词条 | 纵横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纵横图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幻方。将1至n 2 连续自然数置于有n 2 个小方格正方形中,使在同一行、同一列、同一对角线上n数之和皆相等,即为1/2n(n 2 +1)。此巧妙排列称为n行纵横图。汉代人发明三行纵横图(如图所示),称“九宫”。南宋杨辉制成4至10行纵横图,载于《续古摘奇算法》(1275)。德国著名画家丢勒1514年才于版画上绘出完整四行幻方。 8 3 4 1 5 9 6 7 2 又称幻方,古代数学创造之一。从1到n2的自然数排列成纵横各有n个数的正方形,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n个数的和都等于1/2n(n 2 +1),便称为n阶纵横图。东汉郑玄(公元129~200年)注《易纬?乾凿度》:“太乙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称为九宫数。北朝卢辩、甄鸾说的更为明确。《数术记遗》说:“九宫者,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都是指如图 的三阶纵横图。后来人们给纵横图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将它与河图或洛书联系起来。南宋杨辉等著《续古摘奇算法》给出了造三阶、四阶纵横图的一般程序,又给出了若干5~10阶纵横图及各种非标准型纵横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其神秘性。明王文素《算学宝鉴》、程大位《算法统宗》及清代许多著作都载有若干纵横图。现今,纵横图是组合数学的研究内容。 数学术语,又称为幻方。东汉末郑玄《易纬?乾凿度》注中提出三阶幻方,将1至9九个数排成三行,使三行、三列及二对角线数字之和均为15,称为九宫图,宋儒把它附会成洛书或河图。南宋杨辉编纂的《续古摘奇算法》将纵横图推广到1到n 2 的情形,其行、列、对角线数字之和为n(n 2 +1)/2,还列出了3到10阶的纵横图及其变体共13种,指出了3阶、4阶纵横图的构造方法,打破了纵横图的神秘色彩。纵横图研究是现今组合数学的一部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