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类:【文化精萃】 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等人主张把结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学说而创立的哲学流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之一。其代表作是这一流派的奠基人物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思》、 《阅读资本论》等。60年代,在法国的思想舞台上,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曾经盛极一时,并风靡西方及拉美一些国家。阿尔都塞有许多学生,其中比较出名的有N.濮兰查、A.格罗克思曼、E.巴里巴尔等。1968年巴黎“五月风暴”后,这一思潮开始走下坡路。70年代,A.格罗克斯曼鼓吹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70年代中期以后解体。哲学理论主要有: (1)针对苏联内部把马克思主义僵化和苏共二十大以后法国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倾向的兴起,肯定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而把青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思想作为前科学的东西加以否定;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称之为“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成熟时期的科学结论正是在批判人道主义的基础上获得的。 (2)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深入地接受了意识形态的机制、作用及与人的实践活动和科学认识活动的关系。他们认为: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结构是普遍存在的、无所不在的;它是虚幻的,但却是以一定的物质存在为前提的,其主要功能在于实践方面,实践本身才是真正的主体。 (3)科学是在抛弃而不是颠倒意识形态问题框架的前提下形成的,因为它已经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结构问题框架,科学是反经验主义的,它从抽象和一般开始,而不是从具体的实在的东西出发。 (4)强调共时性的、结构的分析方法比历时性的、历史的分析方法更为重要,他们注重的是事物或思想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连续性和中断性,即结构性的转换。 (5)经验在性质上是属于意识形态的,只有理论思维才真正是通向科学认识的道路,这种把理论与经验对立起来的必然结果是轻视感性实践的活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