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置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置闰分类:【传统文化】 设置闰日、闰月以调节阳历历年长度或阴历、阳历矛盾的方法。闰日系就岁实(回归年)而言。一回归年365.2422日,平年365日,年差0.2422日,(5时48分46秒),积4年约成1日(23时15分4秒),故每4年闰1日,置于能被4整除之年的2月,此年即为366日。但4年一闰即多闰44分56秒,积400年将多出3日,400年应少闰3日,共置97个闰日,故逢百之年须被400整除方置闰。《尚书、尧典》已有闰日法,“?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即为闰年日数。闰月系就调和阴历、阳历矛盾而言,逢闰则增加一月(参见“农历”、“阴阳历”)。凡阳历中有闰日、阴阳历中有闰月的年,均称闰年。 我国古代历法,一直是用阴阳历。由于1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大约多11天,也就是说,回归年与朔望月数与天数之间,都没有整数倍的关系,所以必须设闰月来调整,以合四季之时。这就是置闰。古齐鲁文化典籍中有置闰的最早记载。春秋时期《尚书?尧典》记载:“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这里,“期”指一年。置闰的历史可能比尧帝时更早。到春秋中期,即在2600年前,我国已大致掌握了“十九年七闰”(每19年置7个闰月)的规律。这比西方早二百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