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评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评话分类:【传统文化】 又称“平话”、“评书”、“评词”。曲艺的一个类型。源于唐宋以来的“说话”、“讲史”等曲艺形式。包括北方的评书、四川评书、湖北评书、扬州评话、苏州评话等。明末清初尚无明显的地方色彩,清乾隆以后,渐以流行地区及方言的不同,形成各自特色。均以方言表演,深受大众欢迎。多数坐说,少数站说,只说不唱。多以1人表演,道具一般只有醒木或折扇。传统曲目以长篇为主。题材多是历史故事、武侠或神怪故事。流传最广的是《三国》、《水浒》、《英烈》、《岳飞传》、《绿牡丹》、《杨家将》等。近年中央电视台及一些地方电视台播放的田连元表演的《杨家将》影响颇大。过去,北方评书曲目中也有《聊斋》等短篇。现代曲目中以《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灵泉洞》较著名。著名的评书演员和艺术家有双厚坪、潘诚立、王杰魁、陈士和,傅太臣、王少堂、连阔如、陈荫荣、李鑫荃、袁阔成、刘兰芳等。解放后,一些评书艺术工作者整理出版了不少曲目的演出本。 曲艺的一个类别,也叫“评词” 、“评书” 。大致渊源于唐宋时的 “讲史” 、“说话” 等。流传至清代乾隆以后逐渐形成了以各地方言讲说具有不同特色的评话、评书。共同特点是只说不唱,说者一人,坐着讲说 (也有少数站说的) ,表演时以醒木做道具增加气氛。也有增加扇子、手帕做道具的。曲目以历史故事和武侠神怪故事为多。表演上讲究说表、身段、做工和眼神,模拟各种人物等。流行于北方 (主要是京、津、河北及东北各省)的有北方评书,流行于江浙地区的有苏州评话、扬州评话(以描写细致、细节丰富和着意渲染当地风光、塑造市井中人物见长)、南京评话(有文派、武派之分)、杭州评话。流行于湖北的有湖北评书 (表演上以叙事为主) ,流行于四川和云、贵部分地区的有四川评书( “清棚” 派以清谈为主,重文采,“擂棚” 派重表情动作,绘声绘色)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