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送终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送终

分类:【地域文化】

锡伯族丧葬习俗。长辈病危时,儿女及家人应在老人面前侍候;直至死亡,称“送终”。老人不能死在炕上,之前即要抬到屋地中央临时搭的床上,由儿子穿好寿衣,所穿寿鞋最好是女儿亲手做的;要给死者剃头、洗脸、剪指甲、口含铜钱,手也握钱,立即将房门打开,意思是放老人灵魂出去,这时全家人不能号啕大哭,只能饮泣。

土家族丧葬仪典。土家族人在死者将要停止呼吸时,由长子扶坐起来,谓之接气;停止呼吸后,长子跪着烧纸钱,谓之烧落气纸,让亡者回归远祖发祥地,路途有路费。纸钱数量为十六两制秤六斤四两,加起来恰为一百两,谓之“百山归山”。女儿用桃树枝煮水,为死者洗浴,象征性地擦抹手心、脚心、背心、胸膛心,谓之洗五心,数次为五六次,意含“五福六寿”;将死者睡的帐子卸取来,不让死者走入枉死城;并将死者睡的床铺稻草,于郊野焚烧,作象征性的火化,让死者灵魂乘火烟而升天,为远古火葬的遗俗。

在老人弥留之际,其妻子儿女或丈夫儿女不离左右,子孙日夜守护,即使远离家乡,也要回来“送终”,听听老人遗言。在老人断气之前,要将他身上的棉衣,床上的棉被撤去,以免他来生无衣被;要夹点鱼肉到他口中,以使他来生有“食禄”;放点钱在他手心,以图他来生“富裕”。当老人停止呼吸时,即称“登仙”、“归家”、“老了”,要立即杀一雄鸡,全家放声大哭,称“闹死”。儿、媳等下辈跪于床前,送死者升天,烧香焚纸,称“烧倒头纸”、“烧落地纸”。拿到野外烧掉,称“烧铺”。在吉安,老人临终前,女儿须避开,说是“女儿养不得老,送不得终”。

老人断气前,儿子、儿媳、女儿都必须守候在病床四周,以报答养育之恩。山东民间旧俗,极讲究寿终正寝,凡正常死亡的老人,尽量避免在病床上咽最后一口气。当老人生命垂危之际,一般要先为其沐浴更衣,然后将其移至正屋明间的灵床上,胶东长岛渔村称之为“上黄金台”,在亲属守护下,度过弥留时刻,此谓“送终”,亦称“挺丧”、“抬床”。山东地方忌讳病人没换衣服就死在里间床上,俗谓之“老人光着身子走了”,这时要把亡者的灵魂引到外间的灵床上。临朐一带的习俗,是用一块白布从屋梁上搭过来,再用一只白公鸡在病床上拖几下,顺着白布从梁上递到外间屋,在死者身边走一圈,然后将鸡杀死,此谓“引魂”,亦谓之“领殃”。

旧时,长辈病重时,子女亲人(包括出嫁的女儿等)都要守在床边,谓之“候夜”,是做子女的最后尽孝机会。病人将要咽气,全家大小都要来到床前,名曰“送终”。在湖州,老人病危垂死之前,家里亲人(包括出嫁的女儿等)必须日夜守候在旁,若老人有口头遗嘱,大家恭听;若有书面遗嘱,由长子给其余弟妹过目后负责保管,总之要一直守候到病人断气为止。旧俗对送终极为重视,列为人生大事。小辈没有候夜送终被认为是不孝。老人临终前若子女没有到齐,叫“月亮缺只角”,也引为遗憾。病人一断气,全家大小要号啕大哭,并烧一些纸锭、锡箔之类,叫“烧落地纸”。有钱人家还烧包袱、雨伞之类,请和尚念“开路经”、“往生咒”,边念边给死者换衣服。建德一带,死者衣服的扣子要拆掉,改为明代装束,用一条带束之。据传清兵入关时,汉人有三种人不投降,即男降女不降,生降死不降,大人降而儿童不降。所以,女人、死人、小孩仍保持穿明装。如果死者生前当过屠夫,快断气时,家人要用大红布,将其手包起来,假装手已被斩断,免得屠杀过的牲畜在阴间咬他的双手。同时家人还拿三枚铜线,各用红纸包好,两枚捏在死者手中,一枚塞入死者口中,名曰“含口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