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公路以省会合肥为总枢纽,与淮南、阜阳、蚌埠、宿县、芜湖、安庆、宣州、黄山等地市连接线为主干,构成通往全省各市县的公路网。现有国道9条,省道66条,总长度达1.22万公里。全省已建成合肥—南京、合肥—芜湖、合肥—铜陵3条高速公路和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芜湖长江公路、铁路两用桥。 公路黄山汽车交通便利,与上海、杭州、南京、合肥、九华山、景德镇等地均有国道相连。徽杭高速公路于2004年正式通车,使黄山连接杭州的公路里程缩短到4小时。合肥—铜陵—九华—黄山高速公路、黄山—景德镇高速公路,环黄山高速公路,将形成黄山未来重要的交通纽带。 公路以北京为中心向四面呈辐射状的国道共有12条,分别可到沈阳、天津、哈尔滨、广州、珠海、南京、福州、昆明等地。北京有6条高速公路:八达岭高速路、首都机场高速路、京沈高速路、京津塘高速路、京石高速路、京张高速路。北京市共有12个长途汽车站。 公路福建现公路通车里程有4万公里。5条国道,其中2条国道干线,一条从同江到三亚,另一条从北京到福州。此外为福州到兰州的316国道,福州到昆明的324国道,厦门到成都的319国道。还有29条省道干线通往浙江温州,江西瑞金、横峰,广东梅州、汕头等地。福州一泉州一汕头高速公路的同安一龙海段已建成通车。 公路公路网络非常稠密,直通省内各县市和香港、广州、深圳、珠海高速公路,使珠江三角洲的交通更加方便。 公路广西公路运输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现全区已开通高速公路600公里,公路密集度达19.17公里/百万平方公里,超过全国平均值6.17个百分点,已经实现县县通公路,99.3%的乡镇以及75%的行政村通公路。基本上形成了以南宁、柳州、桂林、梧州为枢纽辐射,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以及厂矿专用公路为网络,干支结合,纵横交错,沟通周边各省,连接境内各城镇村屯、江海港口、工矿电站等四通八达、通畅快捷的公路交通网络。 公路公路方面, 以贵阳为中心,湘黔、黔桂、滇黔、川黔4条国道及贵阳—安顺—黄果树、贵阳—遵义两条高速公路向省内各地、市、州呈辐射状延伸。 公路海南岛陆上交通以公路为主,通车里程达1.4万余公里,以“三纵四横”为骨架,有干线直通各港口、市、县,并有支线延伸到全岛318个乡镇和各旅游景点,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环岛交通网络。东线和西线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沿东线高速公路走,海口到三亚只需4个小时,等中线公路建成后两地路程更将缩短。 公路河北省是北京通达各省的必经之地,公路通车里程达4万多公里。通过河北境内的高速公路主要有4条,分别是京沪高速、京石高速、京沈高速以及以石家庄为中心,西到太原,东到黄骅的石太、石骅高速。国道有十余条,分别可到东北各地、内蒙古、山东、山西、河南等地。 公路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达5.5万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北京至珠海、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等的河南境内段已修通600公里。 公路现有国道7条,居全国第五位。高速公路已建成“大庆—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102国道省界—哈尔滨—佳木斯—鹤岗”2条,大庆—齐齐哈尔、佳木斯—同江、102国道省界—长春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届时,从齐齐哈尔或同江经哈尔滨走高速公路可直达首都北京。 公路浦东、 浦西的公交线路四通八达, 全市的1100余条线路纵横交织。五大出租车公司强生、大众、锦江、巴士、农工商也加入了申城交通队伍之中。 公路全省公路以成都为中心,干、支线公路呈辐射状分布,同时,又辅以东西、南北线路的相互交织。主要的公路干线有:川陕公路、川藏公路、成渝公路等。成都汽车中心客运站是四川最大的公路客运枢纽站。四川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是本省与重庆直辖市之间的公路交通大动脉。它全长340.2公里,于1995年全线开通。 公路台湾的公路十分发达,公路网遍及全省,线路相当稠密。依照地理形势和道路功能来分,在高速公路、环岛公路、环岛公路、横贯公路、纵贯公路、滨海公路、联络公路6个系统,它们纵横交织、四通八达,为游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公路通过天津的主干线有4条: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以及津唐(天津到唐山)高速公路。其中京津塘高速公路是中国第一条跨省市的高速公路,是连接天津与中国首都北京的交通纽带,全长142.69公里,为全封闭、全立交、双向4车道的公路,在天津段有杨村、宜兴埠、金钟路、天津机场和塘沽5个进出口收费站。走这段高速路,从天津到北京只需1.5小时。 公路新疆的公路网四通八达,全区86个县市全部通了公路,其主干公路乌伊公路、乌喀公路、兰新公路西段、中巴公路、天山独库公路、库伊公路;1995年,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长达520公里的公路也建成通车。兰新、青新、新藏三条省级公路,是新疆与邻近省区的交通干道。另外,新疆与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等周边国家之间还开通了25条国际间客货联运线路。通常来新疆旅游是先到乌鲁木齐,再乘其他交通工具转道去各目的地。 公路云南现已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连接全省及四川、贵州、广西、西藏和周边国家的公路交通网。现公路通车里程约7万公里,加上未纳入统计的公路,公路总里程约98000多公里。其中,昆明—曲靖、昆明—玉溪、昆明—楚雄、昆明—河口已建成高等级公路,楚雄—大理路段的高等级路面1998年正式通车。 公路公路通过省境的八条国道和两条国道主干线使湖北成为国家公路网的重要枢纽结点,国家西部开发大通道的沪蓉、银武高速公路和四通八达公路网使湖北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 公路全省的公路通车里程达6万多公里,106、107、207、209、319、320、322等国道经过湖南省境内,各旅游城市和风景区之间都通班车。 公路吉林省现有公路里程3万多公里。初步形成了以长春为中心,沟通全省各地州、市县、乡镇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公路客货运量较大。目前拥有国道7条,其中同江至三亚的纵向国道干线经本省长春。还有黑河—吉林—大连的202国道,图们—吉林—长春—乌兰浩特的302国道等。省内主要干线从长春起分别通四平、延吉、通化、白城、兆南。从东部长白山到西部大草原,风景名胜遍布全省,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吉林、集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松花湖、净月潭。 公路全省以南京为中心,沪宁(上海—南京)、宁通(南京—南通)、宁连(南京—连云港)、宁合(南京—合肥)、宁马(南京—马鞍山)、宁淳(南京—高淳)等6条高速公路呈放射状分布,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段(无锡—江阴长江大桥—靖江—江都—淮阴—新沂)和盐靖高速公路(盐城—靖江)也已全线建成通车。此外,在建的还有宁杭、沿海、沿江、徐连等高速公路。 公路江西省公路四通八达,省会城市南昌北往九江、南至樟树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省内还有6条国道,分别是东西向的316国道(福州至兰州)、319国道(厦门至成都)、320国道(上海至云南瑞丽)、323国道(瑞金至云南澜沧)和南北向的105国道(北京至珠海)、206国道(烟台至汕头)。其中105和206国道双双纵贯江西。 公路公路以沈大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以沈阳为中心向四周延伸,联系广大城乡。沈阳市成为中国拥有高速公路最长、环城高速公路标准最高的城市。高速公路主骨架以沈阳过境绕城高速公路为中心,辐射连接的省辖市达到11个。 公路宁夏境内有6条国道,以银川汽车站为中心有近30条长途汽车线路,可通达全区各行署、市县所在地和陕西、内蒙、甘肃部分地区。主要干线通往固原、吴忠、永宁、灵武、中卫、大武口及内蒙古的巴音浩特、乌兰矿,陕西的定边和甘肃的平凉等几十个地方。此外,固原、吴忠、石嘴山汽车站还有30余条中途线路通向区内外各地,各县汽车站均有开往乡村的短途车。 公路西宁长途汽车站在建国路,距离火车站以南只有600米左右。班次很多,以发往甘肃省各地的班车为主,此外也有到格尔木和茶卡等地班车。车票提前一天可以预售。 公路山东的交通四通八达,尤其是便捷通畅、实惠的公路运输。山东这些年旅游业发展迅速,与公路建设密切相关。各主要旅游城市,依次走下去,乘汽车多为一小时左右,距离最远的也不过两个小时。 公路公路以太原为中心,以国道、省干线为骨架,沟通全省城乡及省内外。贯穿南北的大(同)运(城)公路是全省物资流通的主干线。太原—旧关高速公路与北京—石家庄高速公路相接,汇入京津唐、京深高速公路网络体系,全省镇镇通油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21.53公里。现有公路3万多公里,有铺装路面里程约占84%,其中一半多为高或次高级公路,联络邻省保定、邯郸等地和本省各市县及95%以上乡镇的公路网。有国道8条、联系省内外的干线公路10余条,有二连浩特至河口的纵向国道干线,以及北京一太原—昆明的108国道、呼和浩特起经本省至广西北海的209国道等。太(原)—石(家庄)高速公路已建成正式通车。 公路西安是仅次于北京的全国第二大公路交通枢纽,共有9条国道呈放射状通往全国各地。 115 公路由交通部公路局、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主办公路运输方面的综合性刊物,1956年9月创刊,月刊。该刊宣传发展公路事业的技术经济政策和规章制度,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和成果,报导国内外有关技术发展水平,普及公路、桥梁隧道科技知识。栏目有综合、道路、桥梁(含隧道)、养路、机具材料、连载、讲座、报道、简讯等。以从事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养护、科研和筑养路机械应用的生产管理干部、科技工作者、工人和大专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 公路春秋时晋国官名。亦称“旄车之族。”由国卿庶妻之子充任。平日主管庶出之子的教育,战时则统帅他们并掌管国君所乘战车。 公路见“工程技术”中的“公路” 公路联接城乡和工矿企事业单位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的道路。中国公路根据交通量、质量和使用性质等分为四级。一级质量最高,具有重要政治、经济和国防意义,供汽车高速行驶;二、三级是联接省(自治区)间和省(自治区)内重要城镇的干线;四级是沟通县级以下各基层行政区域,直接为农业服务的支线。 公路公路highway联结城市、乡镇、工矿、码头等,位于乡区,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服务设施的道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渡口、隧道和各种附属设施所组成的线形构筑物。各国对公路的理解不一。在英、美等国,意味着公家的道路,与城市中的街道相对而言。在日本,指由公家管理,在法律限制下的道路,也有作为高速公路意义使用的。在俄罗斯,指供汽车行驶的道路。早期公路由畜力车路发展而成,“马路”的称谓沿用至今。19世纪汽车问世后,将原有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道路按汽车行驶要求加以改造即成公路。1906年,中国修建了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至龙州间约50km长的国内第一条公路。中国交通部1997年所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公路按使用任务、性质,分为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公路五个等级;按行政管理体制,又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四类,实行分级管理。 公路连接城乡主要供汽车行驶的道路。早年称马路。民国14年 (1925年) 冬完工的成灌马路是四川第一条公路。接着,当时地方割据的6个“防区” 掀起全省第一次修路“热”。10年间,共修公路41条2749千米,连通65个县市,占当时川、康两省170个县 (市) 的38.2%。从1935年起,国民政府在2年内修建川黔、川陕、川湘、川鄂等4条干线,总长1300千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适应战时需要,修建川滇东、汉渝、乐西、西祥、甘川、雅富等公路,以沟通省外公路和国防联络线路,总里程达8150千米,尽管质量不高,但在抗日战争中起着重大作用。这是四川公路发展的第二个时期。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迁回南京,接着挑起全面内战,四川公路建设进入低谷,至1949年底,仅修筑成巴、梁万、万镇等路共400千米,标准、质量很低,同时 “国军” 溃退,炸毁部分公路桥梁、渡口船只,造成很大损失。截至1949年底,川、康两省已成公路8581千米,但实际能通车的里程仅4846千米,为总里程的56.5%; 通车的县市73个,占当时两省行政区划的40.7%。1950年~1995年46年间,四川公路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1) 1950年~1957年为第一阶段。整治恢复公路74条3735千米,新建康藏路马岗段,成阿、宜西、东巴、渝南、达广、美峨、西巧、西盐、阆苍、大邮、荣富等主要干线6341千米,开始解决部分高原山区交通闭塞问题,截至1957年末,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4922千米。(2) 1958年~1965年为第一阶段。四川公路经历“大跃进” 曲折发展的过程。新建公路1.7万多千米,改建公路7662千米,超过民国时期四川公路的总和,但标准低、质量差,有30%路段不能行驶汽车。1963年~1965年贯彻中央 “调整” 方针,重点放在对已成公路的改善、修建支农路、加强危桥改造,承担支援成昆、襄渝铁路,攀枝花钢铁基地,大型水电站交通线和国防公路的建设,开始铺筑沥青路面。到1965年末,全省公路总里程达39068千米。(3) 1966年~1980年为第三阶段。十年浩劫给生产建设带来破坏,但公路建设仍有发展。1966年~1975年间,修筑公路2万多千米,多修在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至1975年末,全省除甘孜州白玉、得荣、九龙3县未通公路外,其余各县均通汽车。10年动乱结束后,5年新建公路2万多千米,平均每年递增4000多千米,全省公路里程达81468千米。成都市梁家巷至天回镇近10千米路段改建为一级公路,实现省内高等级公路“零” 的突破,全省仅得荣县未通汽车。铺沥青路面7600千米。(4) 1981年~1995年为第四阶段。四川公路逐步由过去的 “数量型” 向 “质量型”转变。80年代初期拓宽公路3万多千米,新改建成灌、成新、成温邛、乐峨、川黔路四大段,汉渝路红双段,18个大中城市进出口公路等为高等级公路; 利用国家拨给四川库存粮棉布,用 “以工代赈” 办法新改建山区公路;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金沙江下游国土开发区新建一批山区公路,接通一批 “断头路”,全省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得荣县80年代中期通了汽车。进入90年代后,先后完成大件、大纳、南新、绵江等高等级公路的修建;1995年建成成渝高速公路。至1995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00724千米,居全国第一位; 其中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达2876千米; 标美路6000多千米,整形路2万多千米。过去穿越城镇的路段逐步改走城外,行车“卡脖子”状况得以缓解。当前正开工建设的一大批高等级公路,使四川公路进入第四个大发展时期。 公路公路澳门通往内地的惟一公路,是岐关公路。该路经关闸、拱北、中山石岐而至广州,全长137公里。澳门区内的公路,则包括连接澳门半岛与氹仔的两座跨海大桥、连接路环与氹仔两个离岛的路氹连贯公路,以及各个岛内的可以通行车辆的道路网。由于澳门面积狭小,所以区内公路的路面宽度较为狭窄,多属二车道。随着澳门经济的发展和新城区的扩展,澳门的区内公路不断延伸,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区内公路总长度由1970年的30公里,增至1982年的90公里、1990年的96.9公里,如今已逾130公里。 公路公路Roads在美国历史上,公路一直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市政府共同修筑和维修保养。19世纪前30年,联邦政府拨出专款修筑公路,作为“国内改进”总体规划的一部分。19世纪30年代,联邦资助开始减少。在20世纪,由于汽车工业的巨大发展,联邦政府又恢复资助公路建设的做法。根据1916年的农村邮路法 (1919年和1924年经国会两次修订),联邦政府恢复资助各州修筑州际干线公路和辅助性公路的做法。这一时期和后一时期,联邦政府拨给各州修建公路的财政补助与各州用于修建公路的资金数额相等。这一做法与联邦政府拨给各州的其他许多补助金的做法相同。由于联邦政府的资助,到 1935年已修筑的公路约有13万英里。1935年前后,各级政府每年修筑公路的费用估计高达30亿美元。根据1944年联邦资助公路法,国会连续3年每年拨款5亿美元,用于修建州际公路网。1965年,由各州管理的各种公路超过150万英里。联邦政府筹资修筑的4万英里州际高速公路在1972年全部完成。 公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