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复古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复古编文字学著作。二卷。宋张有撰。张有(生卒年不详),字谦中。北宋末湖州(今浙江吴兴县)人。不仕,后出家为道士。年七十余卒。王安石曾撰《字说》一书,解释汉字形体、意义多不从《说文》及传统说解而自创新说,如“人为之谓伪”、“同田为富”、“以竹鞭马为笃”等,张氏谓“专取会意者,不可以了六书;离析偏旁者,不可以见全字”,为匡正王氏之《字说》,撰成《复古编》。书据《说文解字》辨明正俗讹体,仿《干禄字书》体例,将所收三千言按平、上、去、入四声分成四个部分,每字又分正、俗、通,正体用篆文,别体、俗体载于注中。下卷入声之后,附录辨证六篇:一曰联绵字;二曰形声相类;三曰形相类;四曰声相类;五曰笔迹小异;六曰上正下。注文或释义,或注音,或讲明字形结构,或指出笔画之差异、错讹,剖析颇为精密,分类比照,使人一目了然。但亦不免有谬误之处,如以“霹雳”作“劈历”为非,“伏羲”不得作“伏牺”等。对此,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早已指出。 复古编(宋)张有撰。2卷。为匡正王安石《字说》而撰。根据《说文解字》,辨别文字正俗。以四声分列诸字,于正体用篆书,而别体、俗体则附载注中。下卷入声之后附录辨证六篇: 1.联绵字; 2.形声相类字;3.形相类字;4.声相类字;5.笔迹小异字; 6.上正下讹字。以清乾隆安邑葛鸣阳刻本为善。 复古编二卷。宋张有(1054~?)撰。张有字谦中,湖州(今浙江吴兴县)人,张先之孙。终身不仕,出家为道士。自幼攻小篆,笔法甚古。是书成于政和三年(1113),所谓“复古”者,即复归小篆,以正字体。略仿颜元孙《干禄字书》分正俗通三体之例,而更为严密: 正体用篆文,别体俗体载于注中。例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