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射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55 射柳盛行于辽、宋、金时期的骑射游戏,又名躤柳,札柳。射时插柳枝于地,骑马用横箭(箭镞为横刀形)射之,以断柳者为上。辽代特盛皇帝带头先射,依次以尊卑定先后射柳,并用射柳祈雨。宋朝定制,军中于端午走马射柳。金朝射柳成风,射柳时尝以擂鼓助其声威。 射柳又名躤柳、剪柳。古代一种骑射游戏。辽金两代最盛,每年“重五”举行,女真族视为重典,契丹族、汉族也有此俗。比赛时,在赛场上插柳两行,参赛者以尊卑为序,各以不同的绸布帕在所射柳枝上作标记,并在柳枝离地数寸的地方,削去柳皮而呈白点作为目标,先由一人在前驰马引导,随后,众人驰马用无羽箭射目标。射断柳枝并用手接到后骑马驰去的,为最好;柳枝断但不能接着的为次之;只从青皮处断柳的,或射中而没有射断的和没有射中的均为负。比赛时,以击鼓助乐。宋代还常以骑射为军中的一种训练方式,训练时,环训练场插上柳枝,军士驰马射柳,因所用箭的箭头较一般箭头宽一寸多,所以只要射中柳枝,柳枝就断。明代时,宫中常在清明或端午节举行射柳游戏,但与古代射柳不同,它是将装有鹁鸽的葫芦挂在柳树上,以箭射之,射中葫芦,鹁鸽受惊即飞出,以鹁鸽飞的高低决定胜负。 射柳亦称躤柳、扎柳,古代一种骑射体育活动。起源于军中,是一种训练战斗能力的军事体育活动,后流入民间,成为一种游戏竞赛项目。据史书记载,宋时就已有了射柳之戏,辽、金两代更为盛行。其方法是在空阔地方,插柳两行,参赛者按尊卑顺序,分别在柳枝上系上手帕,并在柳枝去地数寸处,削柳皮而呈白点作为目标。比赛开始,先以一骑飞驰为前导,然后众人 “驰马以无羽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者次之,或断其青处及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气”。明代宫中也有射柳之戏,如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中即记载: “端阳节,内廷自龙舟之外,则修射柳故事。” 其方式是将鹁鸽置于葫芦中,挂在柳上,然后以弓箭射葫芦,如射中则鹁鸽飞出,以鸽飞的高低决胜负,称为剪柳。 射柳辽、金习俗。辽代行瑟瑟仪以祈雨,必进行射柳。金代之射柳则与竞技习武相关,通常在五月五日举行。事先在毯场播两行柳枝。参加射柳者以尊卑为序,各以手帕标志出要射的柳枝,在离地几寸的地方削去树皮,以为所射的鹄的。先以一人驰马前导,随后,射者驰马以无羽横镞箭射之。既断柳枝,又能接住,飞驰而去者为优胜;射断柳枝而不能接住者,次之;射断鹄的以外地方,或射中而不能断者以及不能中者,为负。当射柳之时,场外的观众击鼓助兴。此习俗元、清沿袭。 射柳云南文山壮族体育活动。《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开化府(今云南文山州)一带“五月五日正午,走马以角力射柳为节。”清乾隆《开化府志》载:“明土司龙者宁,永乐八年入贡京师,适五月五日。上幸东苑,观击球射柳,……自皇太孙而下,诸王群臣,以次击射,时龙者宁亦在观看,后者宁回,每年以五月端午日,开展骑射,以志不忘之意。后之子孙皆以为常。”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