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授时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授时历历法名。元代许衡、王恂和郭守敬等人创制。元至元十七年<1280)施行至公元1644年。《元史·历志》有载。此历创三次差内插法,并用类似球面三角的公式解决太阳黄赤道坐标换算的问题,精确度很高,所定数据全凭实测。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大部沿行其法。故二历可看成一种,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授时历古代历法。元王恂、郭守敬等人编制。王恂(1235—1281),字敬甫。中山唐县(今属河北)人。天文学家、数学家。曾任太子伴读、太子赞善、国子祭酒等职。至元十三年(1276)受命主持改历,任太史令。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学家和天文仪器制造家。幼年攻学天文、算学和水利,曾担任过提举诸路河渠、副河渠使、都水少监、同知太史院事、都水监、工部郎中、太史令、提调通惠河漕运事、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等职务。在编制《授时历》时,王恂主要从事推算,郭宁敬则负责仪器制造和天文观测。在杨恭懿、许衡等人的参与下,历时四年,于至元十七年(1280)编制成功。至元十八年颁行。后王恂即去世。《授时历》的编算基本原则和有关表格等的最后定稿均由郭守敬完成。 授时历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元代郭守敬、三恂、许衡等创制。元代沿用 《大明历》,差错较多。元世祖至正十三年 (1276) 开始编订,十七年完成,十八年正式颁订。此历吸收了以往历法的优点,极富创新: 它完全废除了上元积年,以至元十七年十一月冬至日为历元,定一年为365·2425日;采用百分制,一日为100刻,一刻为100分、一分为100秒; 以365·2575度为一周天,岁差66年8个月退行 一度; 规定回归年长度每100年减少万分之一。授时历十分精确,同现行的公历完全相同,它施行的时间,如果包括清代颁行的 《大统历》在内长达364年。此历法还曾传到朝鲜和日本,对他们的历法也产生了影响。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