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授时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授时历

历法名。元代许衡、王恂和郭守敬等人创制。元至元十七年<1280)施行至公元1644年。《元史·历志》有载。此历创三次差内插法,并用类似球面三角的公式解决太阳黄赤道坐标换算的问题,精确度很高,所定数据全凭实测。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大部沿行其法。故二历可看成一种,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授时历

古代历法。元王恂、郭守敬等人编制。王恂(1235—1281),字敬甫。中山唐县(今属河北)人。天文学家、数学家。曾任太子伴读、太子赞善、国子祭酒等职。至元十三年(1276)受命主持改历,任太史令。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学家和天文仪器制造家。幼年攻学天文、算学和水利,曾担任过提举诸路河渠、副河渠使、都水少监、同知太史院事、都水监、工部郎中、太史令、提调通惠河漕运事、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等职务。在编制《授时历》时,王恂主要从事推算,郭宁敬则负责仪器制造和天文观测。在杨恭懿、许衡等人的参与下,历时四年,于至元十七年(1280)编制成功。至元十八年颁行。后王恂即去世。《授时历》的编算基本原则和有关表格等的最后定稿均由郭守敬完成。
《授时历》共有“推步”七卷、“立成”二卷、“历议拟稿”三卷、“转神选择”二卷、“上中下三历注式”十二卷等,惜均已失传。《元史·历志》中收录的《授时历议》是太子谕德李谦于至元二十年(1283)撰写的。据此可以了解《授时历》编制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共有十三段长短不等的文字,分别为验气(利用圭表测定节气的情况)、岁余岁差(确定岁差常数值)、冬至刻(历代各历法冬至时刻的情况)、古今历参校疏密(所推冬至时刻与以前的历法相比较)、周天列宿度(历代二十八宿宿度值比较)、日躔(推求太阳在恒星间的位置)、日行盈缩(关于太阳周年视运动不均匀的认识)、月行迟疾(月亮运行速度迟疾变化的情况)、白道交周(交点月周期和黄白交点位置、黄白交角的变化)、昼夜刻(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交食(推历代日食情况)、定朔(定朔采用的历史过程和有关情况)、不用积年日法(不用上元积年和日法的理由和有关的对比)。《元史·历志》中还以“授时历经”的标题收录了《授时历》的具体内容,共分七节,分别冠以步气朔第一(推节气、朔望)、步发敛第二(推七十二候)、步日躔第三(推太阳的位置)、步月离第四(推月亮的位置)、步中星第五(推算昼夜长短和昏明中星等)、步交会第六(推日月食)、步五星第七(推五大行星的运动)。它可能就是上述已失传的“推步”七卷的主要内容。
《授时历》是明末西方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传入以前我国最优秀的历法。作者通过对历代四十多部历法的分析研究,吸取了各历之长,并采用了当时最新的精确的天文数据和先进的归算方法,使其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历法彻底废除了历代历法中数字庞大的上元积年有关计算,而以至元十七年冬至作为历法推算的起点,大大简化了推算的过程。其所采用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天,这与现今通行的公历所用的平均年长是完全相同的。而采用的朔望月、近点月、交点月的长度值也都是当时最先进的。它又摒弃了用复杂的分数分别表示各个天文数据的方法,统一用一万做分母来表示所有天文数据,从而使分数运算大为简化。它还最早应用了三次差分的内插公式来计算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运行速度的变化情况,使计算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将太阳的黄道坐标换算成赤道坐标时,它通过反复运用沈括的会圆术和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例关系进行弧长的运算。虽然会圆术公式有明显的误差,圆周率又近似地取为3,计算不可能很精确,但其在推算公式时“所用的方法,他们推算的步骤都是正确无误的”,“从数学意义上讲来,新的方法相当于开辟了通往球面三角法的途径”(钱宝琮《中国数学史》)。这一系列技术措施的采用,使《授时历》在中国古代历法史上达到了最高峰。其颁行以后一直被使用到元末。明代颁行的《大统历》的基本数据和推算方法仍然沿用《授时历》,可以说其实质上就是《授时历》,它一直使用到明末(1644)。故《授时历》前后共施行了三百六十四年,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它还东传到朝鲜、日本。著名的《高丽史》中也收录有《授时历经》的全文。日本在德川幕府时代就两次刊行过《授时历经》,以后又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日本贞享二年(1684)开始施行的《贞享历》就是根据《授时历》的原理和方法编制的。
除在《元史·历志》中录有《授时历》的主要内容外,还有明刊《授时历法》本、清乾隆刊《许文正公遗书》本。清梅文鼎曾撰《元史历经补注》二卷、《郭太史历草补注》一卷、《授时步交食式》一卷等。

授时历

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元代郭守敬、三恂、许衡等创制。元代沿用 《大明历》,差错较多。元世祖至正十三年 (1276) 开始编订,十七年完成,十八年正式颁订。此历吸收了以往历法的优点,极富创新: 它完全废除了上元积年,以至元十七年十一月冬至日为历元,定一年为365·2425日;采用百分制,一日为100刻,一刻为100分、一分为100秒; 以365·2575度为一周天,岁差66年8个月退行 一度; 规定回归年长度每100年减少万分之一。授时历十分精确,同现行的公历完全相同,它施行的时间,如果包括清代颁行的 《大统历》在内长达364年。此历法还曾传到朝鲜和日本,对他们的历法也产生了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