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明经世文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明经世文编

明代经世文类著作。编成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明陈子龙、徐孚远、宋微碧主编。均为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人。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号大樽。崇祯进士。清军破南京后,起兵反清。在苏州被清军捕获,乘隙投水死。有《陈忠裕公全集》。列名选辑的二十四人,列名参阅的一百四十二人。全书是从明代四百三十一人的文集中辑出,有些文集目前无传本。
此书以人为纲,以年代先后为次,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其中很多和经济有关,如理财、赋税、农政、屯田、漕运、仓储、水利、救荒、户政、商税、盐课、茶课、钱币、市舶、矿政等。主要是探讨如何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也涉及到某些经济理论问题。保存了明代的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大量材料,是研究明代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主要参考著作。
关于理财,大多主张开源节流,强调只有民财足才能官府充实。“在官之财不足固为可虑,然不若在民之财不足可虑之甚也。盖民财不足事势穷极,盗贼必起,此盖宗社之忧。”(何瑭《民财空虚之弊议》)这是要求从长远政治利益来看待理财问题。
关于赋税制度,周忱、丘濬等主张以田定税。周忱在苏州、松江等地实行“一切差银,不分有无役占,随田征收”。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推广于全国。但何瑭等人对此持批评态度。认为一律以田定税,而不管资产多寡,“工商之家及放债居积者皆不及矣”(何瑭《均徭私议》),其结果只会促使百姓“务逐末而不务力田”(王鏊《吴中赋税书与巡抚李司空》)。
关于农政,基本上都强调以农为本。对于土地兼并问题,有人主张复井田,“欲行仁义者,必自井田始”(方孝孺《与友人论井田》);有人认为井田已不可复,但对土地兼并应予以适当限制;也有人认为“贫富有定分”,“各得其分愿”就是“均”(王廷相《与开封赵二守书》),反对抑制土地兼并。与农政有关的屯田问题,当时的讨论亦颇多,一般都将此视作同保卫边疆有关的一项重要经济措施。
关于漕运,已有人主张海运,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海运详考》)。关于商税,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已有所动摇,认为“通商亦富国术”(倪岳《会议》),要求减轻商税。
关于盐课,议论最多。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议论已趋向于放宽官府的控制,使盐的生产和贩卖具有更自由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性质。
关于钱币,多主张铸钱废银,以银为通货,但应铸足值大钱。丘濬提出一个独特的币制改革方案:以银为上币,钱为中币,钞为下币。以中下二币为公私通用之具,而一准上币以权之。尤其是其论述钱币与纸币的关系时,接触到了劳动价值观点。他说:“所谓钞者,所费之值不过三五钱,而以售人千钱之物。呜呼!世间之物虽生于天地,然皆必资以人力,而后能成其用。其体有大小精粗,其功力有浅深,其价有多少。值而至于千钱,其体非大则精,必非一日之功所成也。”(《铜楮之币》)认为“价值”决定于“功力”的深浅,实际上已意识到价值的形成与劳动有关。
至于水利、救荒、户政、市舶、矿政等方面问题,提供的建设性意见较少。
有云间平露堂刻本。今有中华书局1962年影印本。

明经世文编

原名 《皇明经世文编》,书名。504卷,补遗4卷。明陈子龙等选辑。收集明代经世实用之文,主要原则为明治乱、存异同、详军事诸代表性文章,以人为纲,以年代先后为次,共收400余家,3,300余篇。其中有些文章原原本本阐述了满族先世建州女真部同明朝之臣属关系,以及努尔哈赤及其父祖之行迹。堪称珍贵之史料。有明末刊本及1962年中华书局影印本。

《明经世文编》

文编类史书。为明朝文集之选。明陈子龙等编于1638年。全书504卷,又有补遗4卷。本书是从1000多种文集中选出420余人的文集编撰而成,史料价值高。其中阁臣文章占5/10,督抚大臣的文章占4/10,儒臣、言官的文章占1/10。通行版本有2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