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桂剧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桂剧

广西地方戏曲剧种。发端于明代中叶,清初与相继传入广西的昆腔、后高腔、弋阳腔等相互融合形成以弹腔(即皮黄)为主的高、昆、吹、杂等五种声腔艺术的桂剧。清康熙、乾隆之后,在以桂林为中心的广西北部曾盛极一时。桂剧剧目丰富,有 “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由于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徽剧、汉剧、湘剧、祁剧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所以它的剧目多与皮黄系统的兄弟剧种相似。桂剧声腔以弹腔为主,兼有高腔、昆腔、吹腔以及杂腔小调。其弹腔分南路、北路两大类。它们的反调形式阴皮和背弓,又都自成体系。伴奏乐队与其他皮黄系统的剧种一样分为文场、武场。前者使用二弦(似京胡)、月琴、三弦、胡琴,以及曲笛、梆笛、唢呐、唧呐(海笛)等,兼配部分中、低音乐器;后者使用脆鼓(板鼓)、战鼓、大堂鼓、小堂鼓、扎板等。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表演侧重做工,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即使是武戏,也多是文做。

桂剧

桂剧是广西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之一。发源地为桂林。桂林、南宁二市有桂剧团。清咸丰年间,艺人刘玉彩等人组织了最早的桂剧班社“瑞华班”和“人和班”,从此桂剧戏班逐步发展。1938年,马君武在桂林组织“广西戏剧改进会”,开始对桂剧的改革,1940年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在桂林进行桂剧改革,使这个地方剧种更臻成熟完善。桂剧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积累了800多个传统剧目。它继承和吸收了昆曲、徽剧、汉剧、湘剧等剧种的优秀成分,用桂林方言念唱道白,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唱腔40多种,以弹腔板式音乐为主,有南路(二黄)、北路(西皮)之分。表演以简洁朴素、细腻熨贴见称。与其他剧种相较风格特异。是颇受观众欢迎的广西旅游表演艺术之一。优秀剧目有《拾玉镯》、《唐知县审诰命》等。

桂剧

戏曲剧种。又名“桂林戏”,用广西官话演唱,流行于广西、湖南南部等地。形成时间较早,明末清初桂林已有弋阳、昆山、乱弹等腔流行,清乾、嘉年间徽剧进入当地,几种声腔的班社互相融合形成以弹腔为主,兼有高腔、昆腔、吹腔、小调5种声腔的桂剧。其弹腔分为南路[二黄]和[北路][西皮]两类,吹腔也有[安春调]与[七句半]两种,小调有俚歌俗曲,其他声腔所占分量不大。伴奏弹腔以胡琴为主,兼有三弦、月琴等,吹腔以笛子、唢呐为主,打击乐有板鼓、锣钹等。桂剧有“大小本杂800出”之说,大都来自皮黄腔系剧种,有300多个传统剧目与京剧相同。常演传统剧目有《闹严府》、《梁红玉》、《打棍出箱》、《穆桂英》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