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生脉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生脉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内外伤辨惑论》。药物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功效:益气生津、复脉敛汗。主治:热病热伤气阴之汗多体倦、气短脉微,气阴耗伤之产后盗汗、头晕耳鸣及疮疡、烧伤等。备注:本方补而收敛,邪盛不虚者忌用。又,本方今已制成冲剂型中成药,或口服液,名生脉饮,主治与散剂相同。 生脉散益气养阴复脉的著名古方。金元医家李东垣创制,可治疗暑热伤气,汗出津亏等证。此方组成极为简法,以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主药,麦冬养阴生津为辅药,五味子酸温收敛耗散之气,三药共奏益气养阴复脉之功。由于此方疗效卓著,能起危重急症,故受到历代宫廷医生的重视,清代太医更是经常用生脉散 (或煎制成饮剂,名生脉饮)抢救濒临死亡的帝后及王公大臣们。如 “同治十三年 (1874年) 十二月初五日申刻,李德立、庄守和请得皇上六脉散微无力,系病久神气消耗,偶因气不运痰,厥闭脱败,急用生脉饮一帖竭力调理”。乾隆、光绪、慈禧、恭亲王、隆裕皇太后等,临终前也都曾使用生脉散抢救。特别是乾隆皇帝晚年退位后,年老体衰,更是经常使用。据清宫有关记录,仅以嘉庆二年十二月底到嘉庆四年正月初二,不过一年出头的时间里,乾隆用生脉饮359次,几乎每日一次。现代研究证明: 生脉散可以治疗心源性休克,有调节血压,强心音,使脉搏有力,四肢转暖的作用,对年老体衰所致的心肌收缩无力,动脉粥样硬化等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方。又名“生脉饮”。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主治暑热汗多,耗气伤液,症见体倦气短,咽干口渴,脉虚细;或久咳肺虚,气阴两伤,症见呛咳少痰,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苔薄少津,脉虚数或虚细。 生脉散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人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组成,水煎服。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之功。主治: 生脉散powder for restoring pulse beat中兽医方剂名。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组成的散剂。功效补气敛汗,生津止渴。主治气津两伤。症见精神倦怠、汗多气短、口渴舌干、脉虚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