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体育
安徽职工体育是随着工业的兴起与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949年之前,主要是爱好者的自发活动,组织各种体育队,开展活动和比赛,如芜湖“亚细亚”、“海关”、“邮电”等足球队,蚌埠“四、二四”足球队,安庆有“教联”、“邮联”、“公余”等足球队。乒乓球、篮球等运动组织也在全省各地出现,如宿县“赫赫”、阜阳“阜星”,安庆“健雄”、“金风”等篮球队和“银星”乒乓球队。
自从1949年以来,全省职工体育在各级体委、工会、共青团的组织领导下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如武术、球类、田径、游泳、摔跤、工间操等。增添体育设施,组织各种比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特别是1978年以来,成立各种体育组织,如马钢体协、火车头体协等,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活动。全省参加体育活动的职工逐年增加,每年冬季参加长跑人数达10万人之多。太极拳、气功活动更为普及。全省性的比赛形成制度,出现一批先进集体单位。如,蚌埠市第二百货商店,1960年被评为全国职工体育先进单位。芜湖红光针织厂6次被评为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1985年,全省有8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职工体育先进单位。1992年,马鞍山钢铁公司南山矿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据1992年统计,全省已有40个职工体育先进单位,90名体育先进个人。全省经常性参加各种体育锻炼的职工已达21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52%左右。
在参加全国性职工体育竞赛中,安徽职工运动员也屡有建树。如:1959年11月,全国煤矿篮、排球比赛中,安徽获男女篮和女子排球冠军。1982年6月,全国九城市职工乒乓球赛上,合肥获男子团体和男子单打亚军,女子团体第四名。1985年,安徽职工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二届全国工人运动会,获4枚金牌、4枚银牌、5枚铜牌,并打破8项全国工人运动会记录。
全省性的职工体育比赛有影响的有:
第一届安徽省工人运动会 于1955年6月在合肥市举行。合肥市、芜湖市、安庆市、淮南市、屯溪市和淮南煤矿、淮北相山煤矿、蚌埠铁路分局、治淮工会9个单位参赛,项目有田径、举重、拔河和篮球表演。淮南煤矿和合肥市分获男女田赛总分第一名,淮南煤矿和蚌埠铁路分获男女径赛总分第一名。
第二届安徽省工人运动会 于1984年9月在合肥举行。宿县地区、合肥市等17个单位参赛,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共1738人。项目有田径、游泳、公路自行车、举重、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和武术表演。合肥市获足球、男女排球、男女乒乓球团体、女子篮球、男女田径团体、男女游泳团体、男子举重、男女武术团体第一名;淮南获男子篮球第一名、马鞍山获公路自行车男女团体第一名。刷新了第一届省工人运动会上创下的田径、游泳的一批纪录。
安徽省职工篮、排球比赛 1956年5月,在合肥举行,蚌埠、铜官山铜矿等8个单位参赛。淮南煤矿获男、女篮球冠军和男子排球冠军。
安徽省职工乒乓球赛 1982年5月,在蚌埠举行。参加单位有宿县地区、阜阳地区、蚌埠铁路等15个代表队200多名运动员。合肥市获男女团体冠军。蚌埠苗顺兴、合肥金玉红分获男女单打冠军,蚌埠市左云、项红获女子双打冠军,合肥黄小悟、李介民获男子双打冠军,黄小悟、金玉红获混合双打冠军。
安徽省职工中长跑比赛 1983年3月,在马鞍市举行。滁县、宣城等16个地市130多名运动员参赛。合肥市、马鞍山市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
职工体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湖南的职工体育运动十分活跃,据1957年底统计,全省共建立基层职工体育协会2166个,会员18.48万多人。50年代,为在职工中推广第一、二、三套广播操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全省先后举办了多期职工体育骨干培训班,共培训领操员、辅导员650多人,推进了广播体操的普及。1973年6月,全国体育职工座谈会在长沙举行,省体委推广湘江机器厂的经验。“立足基层,落实班组,发动群众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全省职工体育的发展。1984年,省政府批转省体委、省总工会、共青团湖南省委等单位的联合报告,将每年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全省党政机关干部“体育日”,每逢活动日,全省各级机关普遍组织了规模不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并制定了相应的比赛规程和综合评定办法,不仅体育活动办得有声有色,而且交流了思想、增进了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