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舞雩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舞雩台原名祭坛。位于曲阜市南沂水南岸,是孔子与弟子沂水浴后乘凉处。《论语·先进》:“(曾晳)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因名舞雩台。《水经注·沂水注》:“沂水北对稷门,一名高门,一名雩门,南隔水有雩坛,坛高三丈,即曾点所欲风处也。”所记暮春三月河中游泳,台上吹风,归途行歌,是二千五百年前文人雅士理想化的春天郊外的旅游文化活动。清代颜光猷《曲阜词·舞雩台》云:“春暮台高露未晞,桃花飞涨掩荆扉。当年童冠随游处,惟有空城独鸟归。” 舞雩台古代的祭坛。位于曲阜市南泉村西南500米处,南临沂河。古代祈雨之祭称“雩祭”。因有乐舞,又称“舞雩”。舞雩台是鲁国祭天祷雨之处。台东西120米,南北115米,残高约7米,夯筑而成。就夯土的土质、土色、结构和包含物分析,可分上、中、下三层,时代也有早晚之别。下层系春秋以前遗存,中层属战国,上层属西汉时期,或认为此台为鲁国郊祀的祭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