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
(一)《吕氏春秋》篇名。阐述了知人、评价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的方法。“八观”:“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六验”:“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独),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六戚”:“父母兄弟妻子”。“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
(二)《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的简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著。1772年出版。论述了人的精神、美德是教育的产物的思想。认为伦理学的目的在于使人认识自己,对道德具有明确的观念以获得幸福。认为宗教对于道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只有摧毁宗教才能为形成一种健全的道德打下基础。认为肉体感受性、快乐与痛苦永远是支配人行为的唯一准则。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追求幸福。道德的根本原则就是肉体感受性原则。人们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爱自己甚于爱别人。这种自爱按其本性来说是合乎道德的,因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没有自爱,社会就无法存在。社会为了保证个人利益不受他人侵害,必须订立关于个人的人身、思想、生命、自由、财产所有权的协定。而维护这些权利就是公道。个人利益是公共利益的基础,公共利益也能促进个人利益。利己心之所以会把人引向危害他人和公共利益,是因为人们对个人利益的理解不正确。为了使人有道德,除了使他从公共利益中看到自己的利益,还要依靠带有赏罚性质的法律的强制;更要加强教育,使人们在头脑中印上正义的观念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