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穴位选配selecting acupoints to make up prescriptions for acupuncture anesthesia
根据施术部位所涉及的脏腑经络和各穴位的特异性及手术的具体要求, 参照选穴原则、配穴方法和临证经验, 选定若干穴位配成针刺麻醉的穴位处方。针刺麻醉是靠对某些特定穴位进行适当刺激而达到镇痛效果的。所以正确选配穴位,是针刺麻醉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穴位选配时, 应抓住主要矛盾, 做到少而精, 并要考虑到兽医临证的特点, 使穴位配伍便于操作。随着针刺麻醉技术的发展, 除常用的体针麻醉外, 还有耳针麻醉方法。
体针麻醉的穴位选配与临证针灸治疗的穴位选配原则及其方法大体相同。选穴方法涉及到对针麻原理的认识。目前, 由于对针麻原理的认识尚未统一, 因此体针麻醉除按经络脏象理论选穴外, 还有按某种神经机制的构想, 采用“支配术部的神经通路取穴”, 如胸部手术取抢风、三阳络穴; 腹部手术取天平、百会穴; 盆腔和尿道手术取百会、尾干穴等。
临证上各种针刺麻醉取穴方法,都可以单独应用,也可配合应用。即使是穴位已经配合选定, 但在实施中遇到因个体差异而出现一组穴位不能获得预期效果时,也可增补穴位加以配合。例如三阳络透夜眼、抢风组穴,在作腹部手术,发现效果不够理想时,可增补腰旁穴加以配合。针刺麻醉取穴多数取手术同侧,如牛、羊瘤胃切开术取左侧,肠管手术取右侧;也有双侧取穴的,如牛的补鼻术取双侧眶下孔穴。
家畜体针麻醉常用穴位处方表
序号 | 穴 位 处 方 | 针 刺 操 作 | 适 应 范 围 | 备 注 |
处方名称 | 穴 名 |
1 | 三阳络组穴 | 三阳络透夜眼 | 自三阳络穴刺透皮肤后, 针体 与前肢皮肤呈20°~45°角刺入,直 至内下侧的夜眼正中的皮下, 以 能触及针尖而不穿透内侧皮肤为 度 | 马、 牛、 猪、 羊等家畜全身各 部手术 | 牛、 羊、 猪等家畜 三阳络透夜眼按马的 解剖部位取穴, 术部 同侧取穴 |
抢风穴 (中腕穴) | 垂直刺入4.5~6厘米(切勿过 深) |
2 | 尾三百会组穴 | 百会(千金)穴 | 垂直刺入4.5~6厘米 | 马、 牛、 猪、 羊等家畜全身各 部手术(当头部、 胸腔手术针麻 效果欠佳时,可分别加配山根、天 门穴和抢风、 三台穴) | 亦可单取尾干穴, 此组穴对腹腔、 阴部 和后肢的针麻效果较 好 |
尾三穴 (即尾 根、尾节、尾干 穴一针透三穴) | 自尾根穴刺透皮肤后, 使针体 与皮肤呈20°角向后下方斜刺,透 过尾节至尾干。 |
3 | 百会三台组穴 | 百会(千金)穴 | 垂直刺入4.5~6厘米 | 马、 牛、 猪、 羊等家畜全身各 部手术 | |
三台( 甲)穴 | 向前下方斜刺9~12厘米 |
4 | 百会天平组穴 | 百会(千金)穴 | 垂直刺入4.5~6厘米 | 马、 牛、 猪、 羊等家畜全身各 部手术 | |
天平(断血)穴 | 垂直刺入3.5~6厘米 |
5 | 耳督组穴 | 耳根穴透 太 阳 穴 | 自耳根穴入针,直透太阳穴,以 能触及针尖而不穿透皮肤为度 | 马、 牛、 羊、 猪等家畜全身各 部手术 | 术部同侧取穴, 两 组穴位(共四针)同时 应用 |
三阳络穴 | 自三阳络穴刺透皮肤后, 针体 与前肢皮肤呈20°~45°角刺入,直 至内下侧的夜眼正中的皮下, 以 能触及针尖而不穿透内侧皮肤为 度 |
百会穴 | 垂直刺入4.5~6厘米 |
三台穴 | 向前下方斜刺9~12厘米 |
(续)序号 | 穴 位 处 方 | 针 刺 操 作 | 适 应 范 围 | 备 注 | 处方名称 | 穴 名 | 6 | 岩池组穴 | 岩池穴 | 向对侧口角方向斜刺进针约6~7.5厘米 | 马、 牛全身各部手 术 | 术部两侧取穴, 两 组穴位(共四针)同时 应用 | 下翳风穴 | 向后下方内侧斜刺入7.5~9厘米 | 7 | 抢风组穴 | 抢风穴 | 垂直刺入4.5~6厘米(切勿过深) | 马、 牛全身各部手 术 | 术部两侧取穴, 两 组穴位(共四针)同时 应用 | 膊下穴 | 向肘突方向斜刺入12~15厘米 | 8 | 寰枢组穴 | 寰枢穴 | 向颈正中斜刺, 直达寰椎与枢椎间隙。 以 出现针感为度 | 马、牛、猪、羊等家畜 全身各部手术(当头部、 胸腔手术针麻效果欠佳 时,可分别加配山根、天 门穴和抢风、三台穴) | 针感是眨眼和吞咽 | 百会穴 | 垂直刺入4.5~6厘米 | 9 | 安神组穴 | 安神穴(双侧) | 向同侧上颌最后臼齿方向斜刺入4.5~7.5 厘米 | 猪的颈、 胸、 腹、阴 部等部位各科手术 | 中猪进针4.5~6厘 米,大猪进针7.5厘米 | 10 | 后躯六穴 | 大转穴(双侧) | 稍向前内方斜刺7.5~9厘米 | 牛腹腔及腹部手术 | 三组(共六针)穴位 同时应用 | 百会(千金)穴 | 垂直刺入4.5~6厘米 | 尾根穴 | 自尾根穴刺透皮肤后,使针体与皮肤呈20° 角向后下方斜刺, 透过尾节至尾干 | 腰旁穴 | 直刺4.5厘米或一针透三穴 | 肾门(命门)穴 | 直刺3~4.5厘米 | 11 | 耳根脾胃组穴 | 耳根穴 | 自耳根穴入针,直透太阳穴,以能触及针尖 而不穿透皮肤为度 | 狗的脾、 胃等腹腔 和腹部手术 | | 合谷穴 | 直刺2~3厘米 | 后三里穴 | 向内下方斜刺2~3厘米 | 脾俞穴 | 向内下方斜刺3~4.5厘米 |
|
各地所筛选的针麻有效穴位处方很多,常用的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