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62 陈抟约871—989五代宋初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县)人。初曾读经史百家之书,后因举进士不第,隐居华山修道。唐太宗赐号曰希夷先生。曾将道门所传《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又受《先天图》于麻衣道者。他对八卦象数之学,道教内丹导养之术都很有研究。其学说对宋儒周敦颐、邵雍等产生过很大影响。著作有《龙图序》、《指玄篇》等。 048 陈抟?—989五代宋初道士。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人,出生于唐朝末年。后唐长兴(930—933) 中,举进士不第,隐居武当山,传说服气、辟谷20余年,每日饮酒数杯。后移居华山。后周世宗柴荣(954—959在位)喜黄白术,召问其术,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就。入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著《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和《先天图》,认为万物一体,只有超绝万物的“一大理法”存在。其学后经周敦颐、邵雍推演发挥,形成为理学。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另著《指玄篇》,论述导养还丹之事。 陈抟?—989五代、宋初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东)人,一说为普州崇龛(今四川安岳县境)人。后唐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隐居武当山。后移居华山,与麻衣道者、谭峭、吕洞宾相师友。显德三年(956年),周世宗召问黄白之术,答以人主“当以政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赐号“白云先生”。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4)间,两次应诏入朝,赐号“希夷先生”。精研“易”学,将儒、释、道三家学说融于易学之中。不事丹鼎符箓及黄白飞升,代之以内丹修炼。著有《无极图》、《先天图》。其学说对宋明理学有重要影响。 陈抟?—989五代、宋初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后唐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隐居武当山。据说服气、辟谷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后移居华山。后周世宗(954—959在位)好外丹术,显德三年(956)召问其术,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赐号“白云先生”。宋太宗(976—997在位),待之甚厚,他建议宋太宗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万民,重赏三军,赐号“希夷先生”。好读《易》,手不释卷。其学“不烦文字解说,止有一图,以寓其阴阳消长之数,与卦之生变”(邵伯温《易学辨惑》)。著有《无极图》和《先天图》,前者为一种宇宙生成图说,后者为六十四卦图式。认为万物一体,只有超绝万有的“一大理法”存在。其说对宋代理学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陈抟871~989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陈营(今亳州市十二里乡陈庄)人。后唐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以山水为乐,游石弓山、泰山,后去武当山隐居修道,又往四川邛州天师观、普州崇龛等地学炼锁鼻飞精术,睡即百余日不起。开运二年(945),返回武当山、亳州,不久,即往西岳华山云台观。周世宗召任谏议大夫,不受。至端拱二年(989)7月22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及《先天图》。其学说后经周敦颐、邵雍加以推演,成为宋代理学的组成部分。另著有《指玄篇》,言导养还丹之事。好读《易经》,善诗,《全唐诗》录有多首。 陈抟五代、宋初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生于唐末,亳州真源 (今安徽毫县) 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企图跻入仕林,时值唐末社会危机四伏,有感于功名破灭,故访道求仙,隐居五台山,后又隐居华山。周世宗曾问及黄白之术,并欲命为谏议大夫,陈不受。宋太宗也待之甚厚,赐号希夷先生。卒于989年。陈抟著有《无极图》 (刻于华山石壁) 和《先天图》,还著有论述道教修炼的《指玄篇》,他系统地阐述内丹大道,并指出儒家易学仅为一家之言,并不能揽尽易道,他精研易学玄机,创立“先天易学”,开创了宋明以来易学研究的规模与传统。其学说后经周敦颐、邵雍等加以改造,成为发明理学秘密的《太极图》,为理学建立了一个比较合理的宇宙起源说。据史书记载,陈抟以能睡闻名,“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实际上这是一种高深的气功,道教谓“蛰龙法”、“胎息法”。 陈抟? ——989北宋隐士。字图南。毫州真源(今安徽毫县西南)人。后唐时,考进士不中,遂以山水自怡,隐居华山之上,自号扶摇子,研究道家学说。周世宗欲征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相传曾与宋太祖对奕。后为宋太宗所重,赐号希夷先生。著作甚丰,有《无极图》、《先天图》、《指玄篇》、《高阳集》、《钩潭集》、《正易心法》等,多已亡散。其学说对理学有一定影响。 陈抟?~989五代末宋初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后唐长兴(930年~933年)中,举进士不第,隐居武当山。后移居华山,与隐士李琪、吕洞宾等为友。后周世宗好还丹术,显德三年(956年)召抟问其术,赐号“白云先生”。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至京师,建议宋太宗远招贤士,近去侫臣,轻赋万民,重赏三军,赐号“希夷先生”。精于“易学”。其学“不烦文字解说,止有一图,以寓其阴阳消长之数,与卦之生变”(邵伯温《易学辨惑》),曾作《无极图》和《先天图》,前者为一种宇宙生成图说,后者为六十四卦图式。其说对宋代理学的形成有直接关系。著有《易龙图》、《九室指玄篇》等,均佚。今存题陈抟所作之《阴真君还丹歌注》,收入《道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