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嵕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九嵕山jiuzonɡshɑn在礼泉县东北部,关中名山之一。由西南向东北横卧,西接五峰山,东隔泾河与北仲山峙立。长14公里,宽7公里,总面积9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90米,主峰海拔1188米。山体以石灰岩为主,表层苔草覆盖。古人把数峰聚在一起的山称为“嵕”;九嵕,言其峰多。唐太宗李世民开封建帝王依山造陵之先例,在九嵕山主峰修栈道、凿墓室,为自己营建了规模巨大的昭陵。当地人俗称唐王陵。又因从东边远视主峰形似笔架,也称笔架山。 九嵕山在礼泉县东北, 东隔泾水河谷与仲山相接, 最高峰海拔1271米, 今称笔架山。《汉书·地理志》:“谷口县九嵕山在西。”谷口县城在九嵕山东北屯镇北湾里王附近。《太平寰宇记》九嵕山“山高六百五十丈,周回十五里。”唐太宗李世民葬九嵕山,称昭陵。 九嵕山在礼泉县城北23公里处。海拔1180米。山体由奥陶系石灰岩、页岩和砾岩组成,是地质上研究水下重力流沉积的有利地区之一。唐昭陵即建于此。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