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上陵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帝王到祖先陵墓祭祀,称为上陵。远古时代无上陵墓祭之制,到秦代,始于墓侧建寝殿,岁时祭祀。汉因秦法,于先皇帝墓地建寝殿,将其生前用过的衣物用具陈列,定时举行祭祀活动。后汉定都洛阳,与关西的祖先陵墓相隔甚远,但皇帝也经常亲谒行祭。而洛阳诸陵,则每年正月郊庙礼毕,依次上陵祭祀。此后历代都有上陵祭祖之礼。不过其礼仪各不相同,有的祭扫陵墓,有的上食。上陵的时间也不一,有正月的,有冬至的,有寒食节(清明前一日)的,亦有清明节的。近代清明节祭扫祖墓的风俗盖亦源于此制。 《汉铙歌十八曲》之一。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载入《鼓吹歌辞》。鼓吹歌辞,本北狄军乐,而现存歌辞,大多出自民间,很可能是民歌合军乐而成的歌曲。其中,《上陵》出自朝臣之手,表吉祥和祝祷。据《汉书?宣帝纪》载,当时有凤凰,神雀、五色鸟等群集于长乐、未央、甘泉等诸宫殿及上林宛中。又甘露二年(前52)诏曰:“乃者凤皇甘露降集,黄龙登兴,醴泉滂流,枯稿荣茂,神光并见,威受祯祥。”盖即此篇所咏。陵,指寝陵,可供游观,其地势复高,故言上陵。诗中描绘了一位光彩照人的仙人形象: 他以桂树作船,以青丝为笮,以木兰作?,从水中央款款而来。黄金错杂,仙鸟云集,山林乍开乍合,日月之光为群鸟所遮蔽。这位仙人,以芒为车,以龙作马,遨游四海。诗最后点明咏的是甘露二年。并祝祷说: 延奉千万岁。这首诗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奇丽。胡应麟曰:“《铙歌?上陵》一篇尤奇丽。微觉断续。后半类《郊祀歌》,前半类东京乐府,盖《羽林郎》、《陌上桑》之祖也。” 祭扫皇帝坟墓。也叫“巡陵”、“谒陵”。北宋帝后山陵在河南府巩县(治今河南巩县东),每岁春秋二仲月,朝廷择日遣太常卿、宗正卿前往朝拜,春除枯朽,秋芟繁芜。先斋三日,牲用少牢,一献。又以巩县令或永安县(治今河南巩县南)令兼陵台令,每月朔望,逐一祭拜诸陵。宋初,每岁寒食、十月朔,朝廷例遣宫人诣陵进上衣服,仁宗时改为遣宗室正刺史以上一员前往,并允许宗室刺史以上朝陵。神宗时又诏文臣大两省、武臣轼门使以上,路过陵下,亦许朝拜。有时皇帝亲自朝拜诸陵,谓之“亲谒”。南渡后,由于情况变化,每岁春秋二仲之祭,仅于临安(今浙江杭州)望祭行礼。又不时遣官赴陵省视、致祭。南宋帝后宫位于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绍兴),朝廷例行春秋二仲之祭。至于每月朔望荐新,则主要由绍兴府操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