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兰州鼓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兰州鼓词

分类:【中国民俗】

鼓词的讲唱流行于全省各地,兰州称为“鼓子”,天水称为“鱼鼓词”,平凉、庆阳称为“鼓子词”等。

据学者研究,鼓词之起源可追溯到南宋之际。时人安定郡王赵令?在《蝶恋花?鼓子词》开首云:“夫传奇者,唐元微之所述也,以不载于本集,而出了小说,或疑其非是,今观其词,自非大手笔孰能于此。至今士大夫极谈幽玄,访奇述异,无不举此以为美话。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惜乎不被之以音律,故不能播之声乐,形之管弦。好事君子极饮肆欢之际,愿欲一听其说。或举其末而亡其本,或纪其略而不及其终篇,此吾曹之所共恨者也。今于暇日详观其文,略其烦亵,分之为十章。每章之下,属之以辞,或全摭其文,或让取其意,又别为一曲,载之传前,先叙全篇之意。调曰‘商调’,曲名《蝶恋花》。句句言情,篇篇见意,奉劳歌伴,先听格调后听芜词。”赵令?在这里不但直接提出了“鼓子词”的名称,而且概括了鼓子词之特征。

鼓词作为一门民间讲唱艺术,有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有个传播接受、改造加工的过程。安定郡赵令?之著《蝶恋花?鼓子词》,也非他自己首创。其前,在民间类似于鼓词艺术已有之。与赵令?同时代的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说:“嘌唱谓上鼓面唱令曲小调,驱驾虚声,纵弄宫调,与叫果子、唱耍曲儿为一体。”至于兰州鼓词是本地自生的,还是从外地传播而来的,不得而知。但从甘肃大多数鼓词来看,其间包容的北京八角鼓与陕西眉户的成分不少

,这是各方文化融合的结果熏但绝不能据此而妄加断说兰州鼓词的产生年代。

兰州鼓子,也叫“兰州曲子”,是流行于兰州、榆中、皋兰、永登、白银等地民间的词曲名称,形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是我国曲艺的古老曲种之一。兰州鼓子采用坐唱形式,有些段子只说不唱,有些段子则又说又唱。鼓子音乐是由各种曲牌、小调、杂调、小令等融合而成的,为联曲体音乐,由若干个曲牌联套而成,有“引子”、“尾声”。一个演唱,无动作,有些曲牌有帮腔。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扬琴、板胡、二胡、琵琶、月琴、箫、笛子、梆子、小铃为辅。早年还有八角鼓、四叶瓦、瓷碟等击节伴奏。兰州鼓子音域幽广,旋律清雅,起伏平和,适应表达喜、怒、哀、乐的复杂思想情绪。兰州鼓子词,据今搜集到的,约有一千多段子,曲目都为短篇。

兰州鼓词的思想内容极其广泛。其中大多数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中的一些片断。如“三国”故事、“水浒”故事、“西游”故事、“孟姜女”传说、“梁祝”传说、“白娘子”传说、“包公”传说、“杨家将”传说等等。如果从类型分:有反映历史事件,农民起义的;有反映清官为民请命,贪官横行乡里的;有反映一般日常生活的。民间说:“弹词鼓词都一样,不是奸臣害忠良,就是相公缠姑娘。”纵览甘肃鼓词,多数内容确实离不开民间所讲的这两方面的内容。

兰州鼓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当把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改编成鼓词时,一般不进行详情叙述,而是把原有的丰富内容通过浓缩成为精彩的唱段来感染听众。这些唱段最多几十个,因而它必须集中精力写好一人一事,没有过多的人物关系纠葛。

其次是鼓词虽然短小,但是它还特别注重以情节取胜,用感情打动听众。因此,优秀的鼓词很善于描写情节,在故事情节中刻画人物。兰州鼓词在处理情节和人物的关系中,非常注重从社会生活中选取那些富于“戏剧性”冲突的典型事件,在这些事件中塑造人物的鲜明性格。

兰州鼓词的语言一般是严肃的,但也有一些滑稽语。这些滑稽语与土语不但能突出地方特点,而且使鼓词变得活泼生动,起到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作用。

兰州鼓子的曲牌相当丰富,有“太平年”、“应书”、“坡儿下”、“石榴花”、“罗江怨”等百多种。还有叙述情节的“诗牌子”,提炼全曲精华的“鼓子头”,也有悲壮的“边关调”,凄凉的“北宫调”以及抒发豪情的“依尔月”,真是千啼百啭,各尽其工。兰州鼓子的音乐是在西凉乐敦煌曲子和兰州地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基础上,吸收了唐宋时的“杂曲子”连缀而成。此种曲牌、小令、杂调等曲式结构,宋人往往合鼓而歌,谓之鼓子词。兰州鼓子词在流行过程中,才逐渐发展成“套曲”曲式,并形成三种声腔,即“鼓子腔”、“越调腔”、“平调腔”。现在,兰州鼓子词虽已失传,可在集镇的茶肆、酒馆、庭堂院落,依然能见到许多老兰州人三五成群,聚集一块弹唱“曲子”,聊以自娱,其声腔姿态,莫不是“曲子”古风之重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