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分类:【传统文化】 元代管理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地方机关之一。隶属宣政院。管辖范围大致为今四川阿坝、甘孜两藏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地区和西藏昌都地区的一部分。下设宣慰司、安抚司、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等各级机构,按级管理当地军政事务。州、县一级的地方流官归四川行省任免;万户府以下职官,以当地僧俗上层充任,并准世袭。都元帅府内万户以上较高僧俗官员,均由宣政院荐举或帝师提名,皇帝委任。 元朝设在朵甘思地区的地方军政机构。为元代设在吐蕃地区的三道宣慰司之一。蒙古宪宗二年(1252),忽必烈奉蒙哥之命南征大理。次年,蒙古军抵达临洮,大将兀良合台、也只烈、忽必烈分三路进军。忽必烈率中路军穿过朵甘思东部地区,对归降各部首领颁降玺书,赐以金符。中统二年(1261),授管领黎、雅、威、茂等处军民小太尉虎符。至元四年(1267),鱼通岩州等处达鲁花赤李福招谕西番诸族酋长以其民入附,以阿奴版的哥等为喝吾等处总管,并授玺书及金银符。嗣后,继续招降吐蕃各部,委其首酋为长史。元至元十一年(1274),移碉门兵戍合答城。十三年(1276),以吐蕃合答城为宁远城。十五年(1278),改西蕃李唐城为李唐州,次年,以朵哥麻思(mdo-khams,即朵甘思)之算木多城为镇西府,敕军守之。此即西平王奥鲁赤的出镇中心。十九年(1282),移成都宣慰司于碉门,此或即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至迟,该司在二十五年(1288)以前建立。 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置宣慰使四员,同知二员,副使一员,经历、都事各二员,捕盗官三员,镇抚二员。该司上隶宣政院,下设朵甘思田地里管军民都元帅府、剌马儿刚等处招讨使司、奔不田地里招讨使司、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军民安抚使司、六番招讨司、天全招讨司、长河西里管军招讨使司等军政机构。安抚使司、招讨使司之下设有万户府、总管府、千户所等管军理民衙门。这些机构在不同时期有一定的变化。 学术界对该宣慰司的建立年代及下辖机构之范围等做了广泛的探讨,但它的确切年代、历任长史、宣慰司的治地等均有待考定。它的确切范围,它与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界线划分、相互关系,以及藏汉文史书记载的统一等方面,均有待深入考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