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孔雀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孔雀翎分类:【地域文化】 冠饰。清朝官员冠后插戴翎子之制始自于清朝入关前,清代官员冠后拖一雄孔雀尾羽,以目晕之多寡辨等级。目晕又称“眼”,即指雄孔雀尾端羽毛上之彩色圆圈,一圈为单眼,尚有双眼,三眼之别,眼多者为贵,因其灿烂多彩,故又称“花翎”。凡插戴孔雀翎者,皆需符合清朝典制,不得僭用,也有因爵位之尊,或与帝王接近之侍卫、护卫人员等,或京城禁卫之武职营官,或有军功,或捐戴。向例,贝子、固伦额驸戴三眼孔雀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眼孔雀翎,将军戴单眼孔雀翎,此为皇家宗室所戴爵翎。按职任戴者,一至三等侍卫、护军营、前锋营、火器营、銮仪卫等满族五品以上官员,诸王府长史及一等护卫,亦饰单眼孔雀翎。平日及朝会均可佩戴,如被革黜,则去顶戴花翎,因职任而戴者,离任则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