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布依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布依族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布依”、“布雅依”、“布约依”、“布育依”、“布那”、“布侬”、“布曼”,他称“仲家”、“夷家”、“水家”、“水户”等,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此名。人口2545059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的镇宁、关岭二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贵阳市郊区、六盘水、紫节、遵义、黔东南及云南、四川、广西等地也有少量散居。有自己的语言,解放后创制了文字。经济以稻作农业为主,辅以家畜家禽的饲养和纺纱织布、蜡染刺绣等手工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主食米饭,嗜饮酒,好喝茶,喜吃狗肉和酸辣菜肴。服饰各地不尽相同,男子多穿短衣长裤,用青色或花格头巾缠头,妇女多穿短衣长裤或蜡染百褶长裙,缠青色头巾或戴印花头帕。住房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也有少量平房,关岭、镇宁等地的石板房风格尤为独特。节日众多,除与汉族相同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外,还有本民族特有的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牛王节、吃新节等。多信奉原始宗教,敬鬼神、崇祖先,也有少数人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民间工艺绚丽多姿,尤以安顺地区的蜡染工艺和荔波的土花布最负盛名。

旧称“仲家”、“夷族”。自称“布越”。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南部和西南部,镇宁、紫云、关岭、平坝、清镇等地亦有分布。2,120,469人(1982年)。与壮、侗、傣等族同源于古越人中的*西瓯和*骆越。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统称为*蛮僚、*俚僚、*八番。元、明、清称*仲家。1953年起统称布依族。解放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手工业为农民家庭副业。历史上布依族人民曾多次进行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如南笼起义、上司起义等。操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北部方言略同。部分兼通汉语,使用汉文。1956年曾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多行

*

鸡卜,近代部分人信天主教。主要从事农业,擅种稻,饲养水牛和黄牛,喜腌酸食。有*不落夫家的习俗。蜡染工艺著称。过去多住*干栏式楼房。解放后,实现了社会改革,与苗族联合成立两个自治州和三个自治县。民族节日有

*

六月六、

*

七月半、

*

牛王节。

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孩子体弱多病,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干妈。寻找干爹、干妈有两种方法:一是择日在家等候,3天内第一个 登门的人,即为孩子的保护人; 二是择吉日由父母领着孩子,在路上等候第一个过往的行人,即为保护人。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本民族自称“布越”。旧称“仲家、夷族”。主要分布在贵州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贵阳市、六盘水市、毕节地区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此外,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也有少数布依族居住。据1990年统计,人口有250多万。源于古越人中的西瓯和骆越,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有蛮僚、俚僚、八番等称谓。元至民国时期称仲家。1953年起统称布依族。解放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手工业为农民家庭副业。历史上布依族人民曾多次进行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如南笼起义、上司起义等。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以布依语为相互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 同时兼通汉语,使用汉文。在黔南荔波、独山一带的布依族中,部分人使用属于同语族侗水语支的莫话、锦话。1956年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文,80年代初曾两次修订文字方案, 目前正在布依族聚居地区推行。“摩”是布依族大多数人的信仰对象,但同时也信仰多神,供奉祖先,多行鸡卜,近代部分人信天主教。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甘蔗、油菜、烤烟等经济作物,尤擅种水稻,有“水稻民族”之称。饲养水牛和黄牛。喜腌酸食。过去妇女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人死行土葬,多数地区有砍牛祭奠死者的习俗。以精湛的蜡染、刺绣工艺著称。过去的住房建筑多为干栏式楼房,现仅存于南盘江沿岸的亚热带地区,西部地区有风格独特的石板房建筑。较隆重的民族节日有“六月六”、 “三月三”、 “牛王节”、 “七月半”。解放后,实现了社会改革,与苗族联合成立两个自治州和三个自治县。

布依族在求子方面,旧时有搭花桥之俗。具体做法:由舅家送来一对整齐的竹子做桥杆,巫师用红绿纸剪成一些花朵和人的形象,贴在桥杆上面,再用红线、红蛋、红布等物祭之。有的是在三岔路口或水沟上,用石板搭过路桥。在贵州的望谟、贞丰、镇宁、紫云等布依族地区均有此俗。一旦妇女怀孕生孩子以后,布依族即为婴儿举行诞生礼,时间多在妇女生孩子后第三天,他们称之为“更三罕”,相当于汉族的“打三朝”。这天早晨,四方亲戚女友带着礼物前来祝贺,礼物有布、衣服、小帽、小鞋、包片、米、糯米面、母鸡、鸡蛋等。娘家要送背扇(方形片状,用布做成,里衬硬垫,面绣花纹,左右结带,专供背小孩用)、尿片、小被窝、小衣服、帽、鞋等。还请布摩来叫魂、卜卦、驱鬼。是男孩,供桌上放一本书、一支笔;是女孩,则放一把剪刀、一块布。若算命先生认为孩子命不好,得找保爷。保爷有两种:一是与婴儿天干地支命数相合的人。找这种保爷,需先请人去说合,对方答应后,即约定吉日,备办礼物,届时背起孩子同一些女友亲戚一道去拜认。这天也像办喜事一样,杀鸡宰猪,请亲友吃席。保爷当着众人面给孩子写八字、赐名字(有的随保爷姓取名字),然后让童男童女二人用方盘盛上,接回家来,放在神龛上。从此两家亲如手足,往来无间,当地称为“打干亲家”。二是石神、树神。拜这种保爷,只需用酒供奉,把鸡血洒在神石、神树周围,把鸡毛贴在神树、神石上面或把一小块红布钉在上面,让孩子跪拜叩头即可回家。以后凡遇重大节日,大人和孩子都要去供奉一番。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