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骞通西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张骞通西域分类:【传统文化】 张骞(?―前114),汉中(成固东)人。西汉外交家。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派遣出使西域的人。西域是指玉门关以西的地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葱岭以东(约相当今新疆地区),广义则包括葱岭以西、亚洲西部和欧洲东部。张骞通西域是就广义而言。建元二年(前138),张骞应汉武帝之诏,率一百余人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当时,河西走廊与西域均被匈奴控制。他们出陇西(今甘肃一带)后,全部被匈奴人所俘。被拘十年,乘机逃出,继续西进。取道车师(今新疆吐鲁蕃盆地)进入焉耆(今新疆焉耆一带),溯塔里木河西行,经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地,越葱岭到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转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最后到达大月氏。当时,大月氏已征服了大夏,在土地肥饶的妫水(今阿姆河)一带定居,生活安定,不愿与匈奴为敌。联合攻打匈奴的目的没有达到,张骞又至大夏考察一年多东归,途中又被匈奴俘获。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发生内乱,他乘乱归汉,拜为大中大夫。元朔六年(前123),以校尉从卫青击匈奴,因功封博望侯。元狩四年(前119),张骞拜为中郎将,奉命再度出使西域。联合乌孙(今伊黎河和伊塞克湖一带),孤立匈奴。随行三百余人,携带大批珍宝丝绸和上万头牛羊,到达西域。至乌孙后,又分遣副使往大宛、月氏、大夏等地与中亚各国通好,自己先期归汉。乌孙王派使者数十人,带马数十匹,跟随张骞于元鼎二年(前115)来到长安,这是第一批到中原地区的西域使者,与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张骞拜大行令。元鼎三年(前114)卒。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为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骞(?~前114)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东)人。建元二年(前139),奉命出使西域,在陇西(今甘肃临洮县)被匈奴拘留,转送单于王庭(约今呼和浩特一带),妻以胡女,受困10年。元光六年(前129),张骞逃离匈奴,沿天山南麓翻越葱岭到大宛(今吉尔吉斯境)、康居(今哈萨克境)和大月氏(今伊犁河流域及以西地方)。元朔三年(前126),他取道昆仑山北麓返回,带回西域各国的地理、政治和经济情况。元狩元年(前122),张骞奉命寻求从中国南方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道路,因中途受阻返回,没有成功。元狩四年(前119),张骞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经敦煌、鄯善(今若羌县)、焉耆、龟兹(今库车)、温宿(今乌什)到达乌孙(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又遣副使分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安息(今伊朗高原及两河流域)、身毒等国,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出口丝绸到埃及、希腊和罗马等国的交通要道,称为“丝绸之路”。作为探险家,张骞对中西交通和扩大中国人的地理视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西汉王朝正式与西域诸国交通往来的事件。汉武帝时为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派汉中人张骞于建元三年(前138)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在西行途中,被匈奴俘获,拘禁十余年。后来,乘机逃走,越过葱岭,经大宛、康居,到达大月氏。但大月氏已占有大夏故地,土地肥沃、户口殷盛、安居乐业。已无报复匈奴之意。张骞没有达到目的,只好东返。在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后趁匈奴内乱,于元朔三年(前126)返回长安。张骞的任务虽未完成,但他传播了汉朝的情况,获得了大量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所以司马迁把此行称为“凿空”。元狩四年(前119),为联合乌孙抗击匈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率领三百多随员,携带金币丝帛巨万,牛羊万头。但到达乌孙时,正值其国内乱,乌孙无意东归。原定目的虽未达到,但张骞派副使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了政治影响,最后顺利返回长安。乌孙还派了数十名使者携带礼物于元鼎二年(前115)随同张骞一起到长安答谢。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诸国的道路,加强了西域各地和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张骞(?-前114),汉中成固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一生中曾两次出使西域。汉时,我国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天山南北地区叫做西域。后来发展到葱岭川西中亚一带,甚至更远的地方。西域一带共有楼兰、?羌、于阗、沙车、龟兹、疏勒等36国,大国两三万人,小国一二千人。西汉初年,匈奴强盛起来,对西域各国进行掠夺。西域各国被匈奴征服。当时,大月氏国王被匈奴所杀,并“以其头为饮器”。汉武帝为解除匈奴威胁,想联络大月氏共同夹攻匈奴,募人出使匈奴。张骞以郎应募,以匈奴人堂邑父为主要助手。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100余骑随张骞出使大月氏。他们出陇西,中途路过匈奴地区被扣留10余年。后张骞趁机逃出,越葱岭到大宛(今乌兹别克境内),经康居到大月氏。大月氏定居妫水(今阿姆河),无意对付匈奴。张骞没有达到目的,只好归国。途中在羌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后,即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出走。历时13年,出使人员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二人回到长安。张骞向汉武帝汇报西域情况,武帝拜骞为大中大夫,后骞随卫青出征有功,封“博望侯”。公元前119年,张骞二次出使乌孙,随行副使等300余人,牛羊万头,并与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国联络。公元前115年偕同乌孙使者数十人返长安。其副使也偕同大宛、康居等国大臣抵长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汉武帝拜他为大行。公元前114年,张骞去世。以后汉在西域设都护府,并经常派使臣到西域和中亚各国,西域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我国丝绸经西域、安息运到西亚和欧洲,被称为“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开辟与发展西域各国友好关系的历史创举。公元前139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但不幸中途为匈奴捉住,几经周折找到月氏,但月氏不想与匈奴打仗,无望而归。于公元前126年返抵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是招引乌孙回河西故地,并与西域各国加强联系。虽未达目的,但却第一次引来了西域的使者。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方交流的通道,加强和发展了中西方以及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