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弹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弹棋

分类:【传统文化】

弹棋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棋艺活动。早在三国时,弹棋就已在贵族、士大夫中流行。蔡邕、曹丕等皆作有《弹棋赋》。弹棋棋子一般为木制,用象牙制作的棋子较为考究。弹棋分黑白两色子,其子数至唐代定为12枚。弹棋盘多为木制,比较考究的是用石或玉石制成。弹棋比赛时以手指将棋子弹入对方的球门为胜利。弹棋作为一种休闲性娱乐体育活动,现在个别地区仍有流行。

一种训练智力的竞技棋戏。大约起源于西汉时期,棋具有棋盘、棋子、石箭,但早期的具体玩法现在还不太清楚,据 《艺经》 的记载,是 “二人对局,黑白各六枚,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蔡邕的《弹棋赋》 中也描绘弹棋是 “张局陈棋,取法武备”,“设兹石矢,其夷如破”,“乘色形巧,据险用智”。估计是一种运用智巧以石箭击破对方棋子的游戏。弹棋在西汉时即成为宫中的游戏,据记汉武帝刘彻喜好蹴鞠,群臣不能劝阻,于是侍臣东方朔便以弹棋之戏进上,武帝遂 “舍蹴鞠而尚弹棋焉”。弹棋在当时是一种高级的体育娱乐活动,只流行于汉宫之内,外人莫得其传。到西汉末年,赤眉军攻入长安,皇宫倾覆,弹棋游戏才随宫人流散到民间。东汉献帝时也曾设立此戏于宫中,供宫人们娱乐。魏文帝曹丕更是热衷此戏,并能尽其机巧,经常与弹棋高手较量,还亲自撰有 《弹棋赋》一文。

汉魏时期宫廷游戏。据《西京杂记》卷二载: “汉成帝好蹴鞠,群臣以蹴鞠为劳体,非至尊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 家君 (刘向) 作了弹棋以献,帝大悦。” 弹棋属一种智力型游戏,有别于 “劳体”、“陈力” 的蹴鞠,它“似而不劳”,有利于统治阶级陶冶情操,修心养性,既能培养 “尧舜之志”,又可获得“乔松之寿”。《弹棋经?序》 曰: “弹棋者,仙家之戏也。” 曹丕《典论》也云: “弹棋者,雅戏也。……盖道家所为,欲习其偃亚导引之法,击搏腾掷之妙,以自畅耳。”西汉时,“习之者多在宫禁中,故时人莫得而传”。直至新莽末年,赤眉起义“西京倾复,此艺因宫人所传,故散落人间”。直至东汉章帝时,弹棋方在宫禁中复盛。曹魏时曹丕热衷于此戏,据《典论?自序》 曰: “余于他戏弄之事。少所喜,唯弹棋,略尽其巧,少为之赋。晋京师先工有马合乡侯、东方安世,张公子,常恨不得与彼数子者对。” 弹棋所用棋局,“局则荆山妙璞发藻杨晖,丰腹高隆,?根四颓,平如砥砺,滑若柔荑”。弹棋采用华美璞玉精工做成。局呈正方形,局中心高隆,四周平如砥砺。整个棋局 “雕华呈丽”,“金碧齐精”。弹棋所用棋子采用木质而成。魏文帝《弹棋赋》 称 “棋则玄木北斡,素树西枝,洪纤若一,修短无差。” 弹棋的具体玩法《弹棋经》 中说: “弹棋二人对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 汉代弹棋用黑白棋各六,曹魏增至各八枚,至唐代又增至各十二枚,具体玩时也略有 “小异”。弹棋的出现是西汉时期封建士大夫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思想的具体体现。

古代棋戏之一。始于西汉末,盛行于东汉至唐。东汉梁冀撰有《弹棋经》,甘郸淳《艺经》云其形制“二人对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弹棋赋》云其“先纵二八”,丁《弹棋赋》亦云其“列数二八”,可知棋子每方已增至八枚。唐柳宗元《序棋》则云“得木局,隆其中而规焉。其下方以直,置棋二十有四,贵者半,贱者半,贵曰上,贱曰下,咸自一至十二。下者二乃敌一,用朱墨以别焉。”可知棋子每方又增至十二枚。

元人双陆图(采自《事林广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