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皖中民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皖中民居分类:【中国民俗】 江淮之间,民居多为瓦屋,就地取材,自烧砖瓦。贫苦人家的住房土墙草顶。山区住房多不封檐,因冬季多以地灶烧木柴烤火,便于散发烟雾。丘陵地带,多依山坡建房,因地势造形,高低错落。一般房屋,前厅后堂,左右包厢,成“四合头”式,也有一宅二院三院式,有前中后三进式,或一堂左厢的“牛梳”式。潜山等地住房有“大四水”,即前五后五两转厢;也有“小四水”,即前三后三转三厢;还有四厢八苍等格式,各具特点。 一家一户的单居,每家三五间,一家横排,所谓“杠子屋”,两旁屋为住房。有的将住房隔为前后两间,为“明三暗五”。在屋东头做侧屋,为厨房,亦可堆杂物之用。江淮北部的农村民居,屋前盖厨房、厕所、猪圈;南部讲究“前场后院”,即在屋前留一片场地,用于农作物的脱粒和晾晒,屋后围一院子,盖厨房、猪圈、厕所。有些富裕人家单独建房时,有两进,共六间,以堂屋为中心,左右各一间。两堂屋相连,中有天井,左右四间为住室。还有左右对称住室二至三间。大门设门檐、立柱,门前有广场。此外,豪绅之家除上述基本房屋之外,还有花厅、学屋、客房等,组成多屋次的院落。少数富豪建有高楼,楼外绕水沟,置吊桥通行。 圩区大多数是外来移民杂居。由于水患频繁,多为一家一户独居,每家三至四间,一字排列,为草顶篱笆墙,仅供栖身之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始,区内建房也渐改为砖墙架梁的瓦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