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祖先与鬼魂崇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祖先与鬼魂崇拜分类:【中国民俗】 明清以来,福建各地祖先崇拜成为常见的民间信仰。各地的祖先崇拜集中反映在祭祖活动上。从祭祀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生忌祭、年节祭和需时祭;在形式上则有家祭、墓祭和祠祭等。1949年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一些祖先祭祀活动曾受到削弱,各地大规模的祭祖活动有所减少,仪式也趋向简化,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祖先崇拜的基础,许多地方传统的家祭活动照常举行,祖先崇拜成为传统民俗的组成部分仍在福建民间长期流传。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海外华侨以及台港澳同胞回乡省亲拜祖活动的增多,许多地方的祠堂修缮一新,重又恢复举行各种隆重的祭祖活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大规模的联宗祭祖活动。各地的畲族、回族、满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同样存在祖先崇拜和各种祭祀活动,有关祖先祭祀等内容在第三章已作详述,这里不再重复。 除了祖宗鬼魂崇拜外,其他的一些鬼魂神灵如孤魂野鬼等也同样成为各地民间崇拜的对象,其如闽中等地民间所谓的“下界爷”、闽南等地的“好兄弟”等。福建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好巫尚鬼的习俗,古代福建各州县都建有厉坛,乡村里社所建厉坛更多。据黄仲昭《八闽通志?坛遗》记载,明代全省各地建有郡厉坛9座,邑厉坛43座,里社厉坛905座,乡厉坛1126座。明清近代,各地民间的厉坛数量当比当时文献记载为多。据民国《上杭县志》等志书记载,每年清明节、中元节等节日,各地官员或民间人士都要举行祭厉坛仪式,以安抚孤魂野鬼,祈求一境平安。长期以来,各地民间对各种非正常死亡而产生的冤鬼、暴死鬼以及其他一些恶鬼亦很畏惧,为了防止他们作祟,因此对他们的祭祀也必不可 对于包括祖先神灵和各种孤魂野鬼在内的鬼魂祭祀活动,各地民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除夕、新年、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冬至等特定的节日内。本书第八章对此已有比较详细的论述,这里再作一些补充。 中元节民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因此又称为“鬼节”。可以说这个节日是一年之内民间祭祀鬼神的专有节日,而普度则是中元节期间民间鬼魂崇拜最重要和最集中的表现形式。闽南各地的普度又分为公普和私普两种。公普即中元祭。泉州旧分36铺,从初一至三十日,每日数铺作盂兰盆会,陈馔焚帛,鼓吹不歇,或演傀儡戏等,热闹非凡。晋江各地普度日要大烧金纸、纸马等物,并要送王爷船出海。私普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祭祀活动,各村日期不同,一般从七月初一开始至七月三十日结束,延续一个月。石狮的龟湖大普,每家办酒席数十乃至上百桌,广宴宾客,十分热闹,但也浪费惊人。闽南地区一般均称七月初一为“开鬼门”或“开地狱门”,七月三十日为“关鬼门”或“关地狱门”;而漳浦则称为“开人客门”和“关人客门”,把孤魂野鬼称为“人客”,当地称客人亦为“人客”。从这一名称的命名上,可以看出这里村民对鬼灵的崇敬心理。他们不但把孤魂野鬼概称为“人客”,而且还专门设置人客庙(或称“大众爷”)供村民平时祭祀。这种庙一般很小,有的仅是一个神位,如石椅村过去在观音亭的墙壁中辟一个神位,置一香炉,村民称此为“人客庙”。在西来庵佛祖庙堂中右边石柱上,1990年见有墨书“大众爷”三个字。1992年已用红漆改写为“大众爷神位”,香案上置一香炉。相传在该石柱下本来有一块香炉状的木头,村民卖大猪或喂养小猪都要来此烧香,后来木头坏了,才在原地石柱上写上“大众爷”,让村民继续在此供祭。山坪三界公庙前左边也建一个人客庙。赤岭蓝理府第也有一个人客庙,后因乡政府扩建办公楼,把它移至墙外。相传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械斗,死了1000多人。蓝理建府第后,半夜常听见有号叫声。为了供祭这些孤魂野鬼,才建这座人客庙。从目前所见这三处人客庙看,庙都很小,没有任何神像,山坪人客庙不足1米高,庙内塞些冥纸,庙前置一香炉。赤岭新建的人客庙比较大,可供人在庙内供祭。庙用砖砌成,呈屋盖状,不设庙门。这两个人客庙都是在1949年后建的,早期的人客庙尚无发现。从这几处人客庙地点考察,除赤岭外,都与庙宇有关,有的置于庙前,有的把它的灵位引入庙内,这可能与方便群众的祭祀有关。 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