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人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人论全名《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德国恩斯特·卡西尔著。1944年出版。分上下两篇,共12章。系统阐述了他的人类文化哲学体系。上篇5章讨论人是什么的问题,着力阐述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区别,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下篇7章讨论人怎样运用不同的符号创造各种文化,依次考察了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文化现象。 人论清初颜元著。收入《习斋记余》。文中阐述了人与天地的关系。认为人与万物都产生于太极阴阳气化,都从天地获其形气。提出唯有人“独得天地之全,为万物之秀也。得全于天地,斯异于万物而独贵;惟秀于万物,斯役使万物而独灵。独贵于万物而得全于天地,则无亏欠于天地,是谓天地之肖子;独灵于万物而为秀于天地,则有功劳于天地,是谓天地之孝子。”强调了人在天地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伦理观上,将封建伦理道德比附于天地自然关系,提出“人而仁,则慈爱惠物,见之于伦,为义子亲也,配德于天地之元;人而义,则方正处事,见之于伦,为君臣义也,配德于天地之利;人而礼,则辞让居心,见之于伦,长幼叙也,配德于天地之亨;人而智,则是非不迷,见之于伦,夫妇别也,配德于天地之贞;人而信,则至诚无妄,见之于伦,朋友信也,配德于天地之太极”。进而提出人之孝天地即表现于孝事父母,其分为四个方面和层次:其一“是谓养口体之孝”;其二“是谓养心志之孝”;其三“是谓养疾调剂谕亲于道之孝”;其四“谓之显亲扬名之孝”。同时指出人虽是自然界的产物,但个人的命运并不取决于天地自然,人有自己天赋的责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人之自为”,决定于自身对人生目标的选择。即“有为一人之人,有为十人之人,有为百人之人,有为千人之人,有为万人之人;有为一室之人,有为一家之人,有为一乡之人,有为一国之人,有为天下之人;有为一时之人,有为百年之人,有为千年之人,有为万年之人,有为同天地不朽之人。”而这都取决于为之者个人,“然则为之者愿为何许人也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