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形意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形意拳

武术拳种之一。为山西蒲州人姬龙风所创,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也有人认为是宋代岳飞所创。清初,形意拳在山西、河北、河南广泛流传,以后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技术内容。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础桩法,以五行拳和十二形为基本拳法。单练套路主要有五行连环、杂式捶、八式拳等。器械套路以刀、枪、剑、棍为主,并多以三合、三才、六合等命名。对练套路主要有三手炮、安身炮等。形意拳的特点主要是动作简洁朴实、拳法紧密完整、桩步沉着稳健、劲力刚柔相济。并有三节、六合、八要等练功要求和指导实战的理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形意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在国内外均有较广泛的传习,并有专门的团体和刊物。

形意拳

又称“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武术拳种。据考为明末清初山西蒲州(府治今永济县西)姬隆丰所创。流行于山西、河北、河南。东南亚、日本、美国亦有开展。桩法以三体式为主。拳法以劈蹦钻炮横为主,形摹龙、虎、熊、猴、马、骀、鹰、鹞、燕、鸡、蛇、鼍。主张头肩肘手胯膝脚七法并用、处处可发。特点为象形取意,形神统一,气力结合,不拘成法。

形意拳

又称心意拳。武术拳种之一。据考证,形意拳在明末清初时期由山西蒲州人姬隆丰所传。此说在清雍正年拳谱《心意拳原委考》和《拳论质疑序》中均有记载。另外流行较广的一种说法,认为形意拳是宋代岳飞所创。清乾隆以后,形意拳曾广泛流传于山西、河北、河南一带,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其中山西地区的形意拳拳势紧凑,劲力精巧;河南地区的形意拳拳式勇猛,气势雄浑;河北地区的形意拳拳势舒展,稳健有力。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础桩法,以五行拳(劈、崩、钻、炮、横五种拳法)和十二形(体现龙、虎、猴、马、鼍、鸡、燕、鹞、蛇、、鹰、熊十二种动物“形”、“意”的拳法)为基本拳法。单练套路主要有五行连环拳、杂式捶、四把拳、八式拳、十二洪捶等。单练器械套路主要有三才剑、五行剑、三合刀、六合刀、连环棍、五行枪、六合枪、凤翅镗等。对练套路主要有五行炮、安身炮、五行生克、三手炮、九套环等。形意拳在用于攻防时,讲究“脚踏中门”和“硬打硬进无遮拦”,直取快攻,攻守兼备。形意拳要求练习者要“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并讲究“象其形(即所练拳势的外形要与模仿的动物或物质相像),取其意(充分体现所练拳势应体现的动物所长和物质特性的特定搏击意识)”,使外形和内意充分溶为一体,发挥人体的攻防潜力。此为形意拳的内涵和命名的依据。另外,形意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论述本拳的运动规律和攻防原理。《武术规则》中归纳形意拳的运动特点为“
❶动静相间,节奏分明,气力结合,形神统一。
❷身正步稳,快速整齐,动作严紧,手脚合顺。
❸劲力充实,刚柔相济,完整饱满,稳固沉着”。

形意拳

武术拳种之一。也称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属内家拳。因较多模仿龙、虎、猴、马、鸡、燕、蛇、鹰、熊等13种动(物)作形态,“取其形,练其意” ,故曰 “形意拳” 。形意拳为明末清初(17世纪40年代)山西蒲州人姬龙凤所创,清乾隆(1736年)以后,在山西、河南、河北一带广为流传并形成各种流派。山西形意拳,拳势紧凑,劲力精巧。河南形意拳,拳势勇猛,气势雄厚。河北形意拳,拳势舒展,稳健扎实。各种流派、风格不尽相同,但动作特点均要求: 动静相间,刚柔相济,气力相合,稳固沉着,形神统一。形意门武术除拳术外,还有以三才、三合、六合及连环等命名的刀、枪、剑、棍等器械套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