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托马斯·莫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托马斯·莫尔

托马斯·莫尔 (1478—1535),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家庭。其父约翰·莫尔曾任英国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莫尔的代表作就是1516以拉丁文写成的《乌托邦》。在该书中,莫尔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制法律的本质。他把封建制法律看成是富有者为了实现保护私利的阴谋、而假借国家的名义颁布的条文。他在《乌托邦》 一书中指出,在当时一些封建制国家里,穷人每天作工的微薄收入,富人也总是用欺骗的手段和假借国家的法律加以侵占。对穷人从事的有益于社会的辛苦劳动,竟然这样刻薄无情地去对待,本来是不公道的; 可是富人却玩弄手腕,利用颁布法律条文,把这样不公道的事曲解成为 “公道” 了。他们还想出种种诡计,保护已经骗得的东西,残酷地剥削和奴役穷人。莫尔愤怒地写道: “把他们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这种阴谋就当成了法律。” 莫尔对英王及其谋臣们利用法律诈骗财物的阴谋,作了无情的揭露。在 《乌托邦》 中,他还有力地抨击了英国的血腥立法,全面地分析了当时产生盗窃犯罪的社会原因,具体地提出了处理盗窃犯的原则。他指出,英国当时用死刑处理盗窃案。这样动用法律,不仅不能收效,而且很不公平。因为一个人的性命比金钱宝贵得多。如果对盗窃犯和杀人犯都一样判处死刑,那么本来只想抢钱的盗窃犯,由于考虑到这一点,就索性把人杀掉。因为这样,不会招致比死刑更严重的后果,反例可以杀人灭口,使自己能更好地逃脱罪责。莫尔接着分析了产生盗窃犯罪的社会原因。首先是因为有大批贵族,“这些人象公蜂一样一事不作,靠别人的劳动来养活自己。” 他们对佃农 “敲骨吸髓,重重剥削”。逼得佃农无法生活,不得不去盗窃。贵族们还养着一大批毫无一技之长专门吃闲饭的侍卫。这些人,一旦主人死亡,或者自己生病,便无以为生,只有沦为盗窃。封建统治者为了从事战争,又养着一批常备军。“圈地运动” 迫使大量农民背井离乡。为了糊口除了乞讨,就只有从事盗窃了。但乞讨要被送进监狱,为盗要受到绞刑的处分。农民实在是无路可走了。还有,社会风气又是那样奢侈无度,许多人都只讲究吃喝玩乐,以及沉溺于种种不正当的场所和游戏。许多人把钱花光以后也只有走上抢劫之路。对此,莫尔斥问统治者: “你们纵民为盗,又去办盗,这不正是你们干的事么?”
莫尔在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批判中,分析了造成一切罪恶和劳动者贫困的总根源。这个根源就是私有制。消灭私有制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是莫尔全部思想的核心。他指出:“只有完全废止私有制,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莫尔向人们描绘了 “乌托邦” 的社会制度与法律制度。在 “乌托邦” 内,废除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而且这种公有制是以共同劳动为基础的。劳动产品一律交公,并按照每个人的需要进行分配。大家都关心公共利益。“乌托邦” 人的法律很少。具备了良好社会制度的国民,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只要有简单的法律就已经够用了。同时立法的目的,只是使每个人记住自己的职责。凡是解释越简单的法律,也就是越公正的法律。对犯罪行为的处罚,“乌托邦” 的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而由元老院按照罪行轻重酌量惩处。对于罪大恶极的人,一般的处罚是把他们充当奴隶。对于那些不可救药、继续捣乱的罪犯,则应处以死刑。莫尔还提出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思想。他认为这种办法,对于已被宣判死刑、暂缓执行的罪犯也可以采用。如果结果良好,不妨建立成为一种制度; 假若结果不好,就将判决的犯人处死。
关于政治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的主张,渗透着民主主义的精神。莫尔写道,在 “乌托邦” 中,各级主要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外交使节、高级行政人员以及国家元首,要从有学问的人当中选举出来。除了国家元首终身任职以外,其它公职人员都是每年选举一次,公职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从事于组织生产和集体消费,监督任何人不得游手好闲,鼓励大家都积极从事自己的手艺。一切公众事务,须 由当选代表组成的元老院和民众大会讨论决定,任何公职人员都没有决定公众事物的权力; 如果擅自作出决定,就以处死论罪。任何重大事件,都要由基层行政负责人通过所辖各户组织讨论,将讨论意见交元老院审议决定,有时还须要提交全体民众大会讨论。“乌托邦” 的市场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不仅是生产单位,也是消费单位,而绝大多数家庭又是由有血缘关系的人结合起来的。女子达到法定年龄就出嫁,男子照旧住在自己家里。女子的婚龄是18岁,男子要到22岁才能结婚。男女结合本着互爱的原则,并严格实行自由选择。未婚之前,如果发现男女有私通行为,双方都要受到严重的处罚,绝对不许再婚。莫尔原则上反对离婚,只有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如发生了通奸和其它邪恶行为,或双方性情不合,经过两相情愿,才可以离异,并须得到元老院的批准。对于其中有罪的一方,就要剥夺再婚的权利。家庭的大小决定于生产技术的需要。城市手工业者的家庭成员,应包括10—16个成年人; 农业家庭则包括40人。家庭成员中最年长的就是家长。在家庭里,妇女要服从丈夫,子女要服从父母,一般来说年青的要服从年老的。对于宗教,莫尔提倡信仰自由的原则。主张容忍所有教派,他在叙述 “乌托邦” 的宗教立法时写道:“他们有一条最古的法律,即是任何人不能因自己的宗教受到责罚。” 在 “乌托帮”国建立之初,“就用法律规定每个人喜欢那一种教,就可信从哪一种教; 若是某人想劝别人改信他的教,他只能用和平温顺的方法以及论证的力量去进行”。他认为一切公众都必须信仰神和灵魂不灭,信仰死后善恶报应,无神论则是不容许的。虽然无神论者不受任何惩罚,但他们不得担任国家职务,而且在社会上不受任何尊敬。这表明他的宗教信仰自由原则是不彻底的。

托马斯·莫尔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1477年2月7日生于伦敦。1492~1494年就读于牛津大学。1497年,与著名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结为好友。1502年,任伦敦市副执行官。1504年,当选下议院议员。同年因反对英王财政政策被迫离职。1509年重返政界。1523~1529年担任下议院议长。1529年任大法官。1532年5月10日辞职。1535年7月因拒绝承认亨利八世的“至尊法案”、反对英国宗教改革被处死。代表作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这是欧洲第1部空想社会主义杰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