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注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注意zhuyi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选择于某些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例如专心的学生上课时其心理活动是指向于老师讲课内容,对课堂内外的其他情景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不专心的学生上课时,注意未指向于老师讲课,而是想一些其他事情,这时他的注意离开了讲课内容而指向于其他与讲课无关的事情。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倾注于所选择的对象,清晰、深刻而完善地反映所指向的对象。例如学生在解一道难题时,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这种冥思苦想的状态就是注意的集中性。集中性表明了心理活动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强度或紧张度越大,注意就越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同一注意状态的两个方面,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性则是指向性的体现和发展,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特性或心理状态。注意本身不象感知、记忆、思维那样有其自身特定的反映内容,所以它不能独立存在,而与感知、记忆、思维同时存在。如注意看书,注意想问题,注意记公式等。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是指预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幼儿对一个突然出现在面前的一个诱人玩具的注视就是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如学生上课时专心致志地听讲是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有的学生初学外语时没兴趣,但为了应付考试,他不得不靠意志品质来用心学习,这时是有意注意。但随着他对外语了解的加深,对学习外语产生了直接兴趣,学外语已不再是负担,反而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这时已不需要意志努力来维持了,有意注意转化成有意后注意。注意存在看个体差异,有的人的注意广度大,注意把握的对象比别人多;有人的注意稳定性强,能够长时间地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上而不使注意分散;有人注意的紧张性高,能把心理活动高度集中或专注于某些事物而离开其余一切事物;有人注意的分配能力强,能同时进行两种以上的活动,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有人注意的转移快,能根据新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而上述这5种注意品质在每个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组合,这些品质也是可以培养的。注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认识活动及操作活动的效率、保证人们完成各种学习和工作的必要心理条件。 注意zhuyi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有选择地朝向某一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不仅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而且对与之干扰的刺激给予抑制,以保证注意的对象得到鲜明和清晰的反映。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从其发生来说,它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当这种反射发生时,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 它使人对一定对象产生清晰的反映,即注意。注意的对象既可以是外界的客观事物,又可以是主体自身的行为、观念以及情绪等各种心理状态。引起注意的条件,既可以是客观事物本身,如对比关系中较突出的、活动的、变化的刺激,也可以是主体本身,如人们对某些事物的需要、兴趣及当时的心理状态等。当客观事物和内部刺激对于人具有一定意义时就会引起注意。注意保证人能够及时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变化, 使人能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 注意Zhuyi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对象可以是外界的刺激,也可以是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如专注于思索、体验、回忆等。注意的特征首先是指向性,即意识总是选择某些对象而背离其它的对象。学生在注意听老师讲课内容时,环境中其它刺激,我们都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意识指向某一对象时,也就同时在这一对象上集中起来,发生聚焦,这是注意的集中性,亦即意识在当前对象上是高度紧张、清晰的,人们也因此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力;注意越是集中,注意指向的范围就越狭窄。注意这一内部心理状态,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和行为变化。注意状态下,将看到明显的感官朝向现象,即视听等器官伴随着身体及头部的运动朝向注意对象,有时还伴随一些无意识动作,像儿童常见的咬手指头、抓耳挠腮等等;生理系统方面,注意时四肢血管收缩而头部血管舒张,心率变缓,呼吸更深,瞳孔扩散等等,这些变化都有助于提高感官的感受性,动员身心资源集中注意于当前对象。注意可以依照有无事先目的、是否经过意志努力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一种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明显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学习外语,开始阶段需要运用有意注意才能维持活动,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熟练程度提高并产生了直接兴趣,则不须过多意志努力即可完成任务。可见,有意后注意的发展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十分重要的。注意的品质包括若干方面:❶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在一定对象上保持的时间的长短,注意保持在单一目标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活动效率会随时间推移而降低,最后将难以维持。注意稳定性是随年龄而发展的,学前儿童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只能维持十几分钟,中、小学生则可达四、五十分钟,成年人可以达几个小时之久。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对象可以是外界的客观事物,也可以是有机体自身的行动或观念。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中的一种共同特性。也有人将它划入心理状态的范畴。 注意民法上判断行为人有无过失的标准。通常指一定社会中智力发育正常的成年人处理事务时所应具有的起码的谨慎态度。应注意或能注意而不注意,即表明行为人有过失。参见“过失”。 注意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外界事物对象的选择性和意识的集中性构成注意的显著特征。人的心理活动总是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如听课时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从事精密仪器生产劳动的工人,工作时须全神贯注等等。只要人处于清醒状态,注意这种心理活动就无时不有,而且是伴随着认识、情感与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而表现出来的。可见,注意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人的注意指向和集中在某些方面。如果是一时的、偶然的活动,不足以证明人的个性;如果是经常而持久地注意某些方面,就可以表明人的心理特征。例如,一个人经常注意体育消息,聚精会神地观看比赛,认真讨论运动技术,而对于音乐则表示冷淡,这个不同的兴趣是由不同的注意来标志的。这说明注意和兴趣紧密相关,与能力、气质或人格一样,也具有明显的个性心理特征。注意时大脑皮层是如何兴奋的?巴甫洛夫认为,兴奋时大脑表面有相应的部位处于兴奋状态,而周边则处于抑制状态;当外界事物刺激并引起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兴奋时,该兴奋部位对于恢复旧的联系和形成新的联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诚然,引起大脑兴奋主要在外界刺激物,强烈的刺激物出现强烈的兴奋中心,形成条件反射;但微弱的刺激物,并且有信号的意义,有时也能出现强烈的兴奋。他的实验表明,大脑皮层的优势中心就是注意中心,是大脑表面活跃的“光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注意力集中,原因就在于此。近代研究表明,注意不仅与大脑皮层有关,而且也与脑干的网状结构(包括丘脑的某些部分及与大脑相联系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脑内儿茶酚胺等神经递质有关。了解和掌握注意力的知识对老年人十分重要。为防止和延缓脑老化,改善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调节功能,以及防止因退休导致的失落感、孤独感对身心健康的危害,老年人应培养对某种事物和活动的兴趣,加强注意力的锻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