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九针是我国古代九种不同形状和用法的针的总称。主要用于针刺治疗疾病,也有的可以做外科和按摩方面的用途。这九种针是:鑱针、 圆针、𫕀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鑱针,针头大,尖端小,形状如同箭头,用于浅刺,治疗发热性疾病和某些皮肤病。员针,针体呈筒状,针尖为卵圆形,多用于按摩皮肤穴位,治疗肌肉疾病。𫕀针,针体粗大而针头尖圆,适用于邪在血脉的疾患,用按压手法。锋针,针体圆,针尖三面有锋,头部尖锐,多用于刺破皮下静脉及小血管,治疗外科热毒痈疡或各种发热性疾病。现代临床常用的三棱针,即由此针发展而来。铍针,又名铍刀、䤵针、剑针,针身、针尖如剑锋状,两面有刃,多用于刺破痈疽排脓,是外科使用的一种器具。员利针,针身稍粗,针尖又圆又尖,用急刺手法,治疗急性疾患和痈肿、痹病等。毫针、针身、针尖细软,治疗各种疼痛和关节痹痛。现在临床所用的毫针,就是根据此种针制成的,多用于针刺人体穴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应用范围极广。长针,针身长,针体较细比毫针略粗,针尖锋利,多用于深刺,治疗日久不愈的疼痛,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大针,针身粗大,针尖略圆,多用于治疗水气停留于关节的疾患,以及全身水肿、腹中积块等。 九针针具名。出《黄帝内经》。为九种针具的总称。 即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灵枢·官针》:“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说明九种不同形状的针具,用途各异。 九针古医针具。共九种,山东源流,民间医生广泛应用治疗疾病。(1)馋针:长一寸六分,头大,末端尖锐,用于浅刺;(2)圆针:长一寸六分末端卵圆,用于揩摩;(3)鍉针:长三寸五分,末端钝圆如黍粟,用于按压;(4)锋针:长一寸六分末端锋利,用于刺络;(5)铍针:长四寸,宽二分半,两面有针如剑,用于脓肿外症;(6)圆利针:长一寸六分,圆而锐,用于急性瘅症;(7)毫针:长一寸六分,细小,最为常用;(8)长针:长七寸、细长,用于深刺;(9)大针:长四寸,粗大,原用于关节水肿,后人作火针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