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帽之制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帽之制作分类:【中国民俗】 辽宁各族,从前帽式诸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毡帽。从前男子平时,冬季多戴毡帽,俗称毡帽头,辽西称毡疙瘩。其帽圆顶,左右各有一耳,前后遮檐。折向内,外形如罐,成大半圆。两耳缀以皮,折下可护头耳面额和后颈。帽色多黑褐,通常为老人所好。 四喜帽。俗称四块瓦。帽有四耳,无檐。帽面用缎,皮耳毛质昂贵,或貂或狐或灰鼠,独为富家子弟所戴。 大帽。俗称大帽子,亦叫礼帽或暖帽。满式。平圆顶,大围沿,以皮、呢、布罩面,因季而异。帽顶饰珠和花翎,以示等级,常为会客和新郎婚娶时所用。 小帽。雅称便冠,俗称瓜皮帽、便帽、秋帽、六合帽或帽头儿等。帽色多黑,帽面用缎,内用红布帽胎,六瓣合缝,帽顶有红饰。其式又有尖顶、平顶,软胎儿、硬胎儿之别。各族普遍戴之。旗籍中有些身份的人喜于帽前镶玉或翡翠,更讲究的缀珠,名曰帽正。 拉虎帽。俗称耳朵帽。帽顶微圆,左右两长耳,耳下垂悬两布带。帽面用布,色多黑蓝,满族之外,各族帽耳多用狗皮,因又呼狗皮帽子。两耳既可折上系于帽顶,也可掩耳系于颌下。此帽遍用于劳动者戴用,亦是车夫猎人之最爱。外出拉脚或狩猎,头戴狗皮帽,身穿光板儿羊皮袄,脚蹬牛皮[XCHAR[R200902018_TM.ba0821]][XCHAR[R200902018_TM.ba0822]]鞋,风雪中扬鞭催马,或狩猎于冰天雪地,为往日关东风情一景。 凉帽。多尖顶,形如圆锥,广约二尺,端首有顶饰。从前,满人凉帽有顶珠或花翎,标示级别。亦有旗属之示。如正红旗饰红顶,正蓝旗镶蓝顶等。民国以后,各族帽式统一,帽顶多饰绒、缎吉祥纹。因其多用得勒苏草和高粱篾编制,故俗名草帽,内有圆箍,名草帽仓儿。帽仓两旁钉长带,系颌下固定,农人皆以其遮阳挡雨。 坤秋帽。亦作困秋帽。冬季御寒之帽,通常妇女所戴。帽面用布或缎,帽里镶皮。富人之帽皮质以水獭、貂鼠为之,一般人家多用羊皮。坤秋帽两耳下圆上平,稍短,两旁各垂布带,青年女子帽顶绣饰彩图。 回回帽。回族男子帽式,帽形平圆,色白,无檐。凡穆斯林信徒礼拜皆戴此帽,因而又得名礼拜帽。时至今日,礼拜帽仍高居于回族年长者头上。 统合帽。辽西蒙古族男子冬季都戴统合帽和圆胎帽,其他季节戴礼帽。辽北蒙古族女人冬季戴锥形帽。 耳帽。俗称耳包、耳焐子或耳套。古代称耳衣。往昔多为女子所戴。以布加棉或皮,缝成耳形,外饰牙边花绦。冬日外出,借其护耳防寒。 辛亥革命后,各族帽式渐同。男子一般出行会客,多戴礼帽,其形与今日礼帽无别,毡帽、帽头、耳朵帽间杂于民间。1949年后,流行干部帽,圆顶,有遮,俗又称制服帽子,亦有皮、棉、夹之分,皮的称皮帽子,棉的呼棉帽子等。期间,城乡曾流行鸭舌帽,亦称前进帽。20世纪70年代,军帽红极一时,男女青年几乎人手一顶,其时有抢军帽之风,俗不以为劣。80年代,“风雪帽”为时尚品式,毛线、腈纶线织就,分组合式、连体式两种:前一种头上织帽,颈项织筒,筒叫脖套。后一种帽筒一体,名曰套帽,多为男子所戴。又,帽侧织两长耳,宽约四五寸,长约二尺余,戴帽围帽耳于颈,青年和妇女儿童多戴此帽。 90年代以后,帽式万千,总体女尚华美,男求雅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