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拔火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拔火罐分类:【传统文化】 民间健身养生的治疗方法。自古有之。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谓之“角”。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载有用药物煎煮竹筒,拔脓液法,谓之“拔药筒”,后称“拔火罐”。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火罐,江右及闽中皆有之……凡一切风寒,皆用此罐。投火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少顷,火力尽则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火气出,风寒尽出,不必眼药。”操作方便、易学、安全、舒适,尤宜治中、老年人的风湿痛、神经痛、咳喘、腹痛、腰背痛、高热及各种扭伤等疾病。今火罐的种类较多,有竹罐、木罐、陶罐、瓷罐、玻璃罐等。吸引方法有投火法、闪火法、贴棉法、蒸气法等。 传统医疗方法,多治肋膜炎及气类病。治疗方法为,先在一铜罐内点烧一张纸,然后在距痛疼部位四指远的地方,用力反扣下去,使铜罐吸住该部位,待一小时左右,取下罐子,用放血刀切开该部位突出的皮肤,再如法拔上铜罐,这样患处的浓血就可流出。根据流出脓血的多少及病人的痛感程度取下火罐。根据病情,拔火罐可以施行三四次或更多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