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春莺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春莺啭分类:【传统文化】 唐代乐舞名。属软舞类。相传唐高宗李治晨听莺声,命龟兹(今新疆库车)乐工白明达作曲,名《春莺啭》,并依曲编舞。唐代崔令钦《教坊记》:“高宗晓声律,晨坐闻莺声,命乐工白明达写之,遂有此曲。”舞者为一人,戴花冠,着黄绡衫,束红绣带,穿凤头履。舞时立于席上,进退旋转不得离席。张祜《春莺啭》:“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软舞来。” 属唐代软舞。据唐《教坊记》载:“《春莺啭》,高宗晓声律,晨坐闻莺声,命乐工白明达写之,遂有此曲。”白明达是龟兹(今新疆库车)人,故他创作的这首《春莺啭》也带有龟兹音乐风格。从曲名和创作起因看,此曲可能有模拟黄莺鸣叫的成份,与现代的《百鸟朝凤》、《空山鸟语》等器乐曲中模拟鸟叫相似。唐张祜《春莺啭》诗:“兴庆池南柳未开,太真先把一枝梅。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软舞来。”说明《春莺啭》的表演是在女声伴唱下进行的,舞姿婆娑柔婉。《春莺啭》曾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地,在当时影响较广。 唐代软舞类舞蹈。传为唐高宗李治晨闻莺声甚觉动心,命龟兹乐工白明达模拟莺作曲,即名《春莺啭》,并依曲编舞演于殿堂。由女子表演。此舞传入朝鲜、日本、形成不同形式的春莺啭。朝鲜《进馔仪轨》载有《春莺啭》的舞姿图及歌词:“娉娉月下步,罗袖舞风轻。最爱花前态,君王任多情”。到日本的《春莺啭》风格大变,改为四或六男子舞,头戴似鸟形帽,穿大袖袍,腰后拖一条红色团花长巾,似状鸟尾。 唐乐舞名,是唐代教坊中著名节目。相传唐高宗李治晨闻莺声,命龟兹(今新疆库车)乐工白明达作曲,名《春莺传》(见唐崔令钦《教坊记》)后配上舞蹈,属软舞类,舞时有伴唱。张祜《春莺啭》诗云:“兴庆池南柳未开,太真先把一枝梅,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软舞来。”朝鲜《进馔仪轨》也说“春莺啭……设单席,舞妓一人,立于席上,进退旋转不离席上而舞”,又称舞伎服饰:“头戴花冠,着黄绡衫,束红绣带,足着飞头履。”日本也有《春莺啭》大曲,又名《和风长寿乐》、《天长宝寿乐》(见日本《大日本史?礼乐志》),但都是男人带鸟冠舞蹈,已非《春莺啭》原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