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形成于美国的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其主要理论基础是,“供给会创造其自身需求”的萨伊定律和拉弗曲线。这个学派认为,政府通过赤字支出来克服私人需求的暂时不足,是7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主要根源,美国的经济问题主要是供给不足。增加供给的适当办法是减少政府干预,恢复自由放任的古典传统。同时,给生产提供各种刺激,其中最有效的刺激是减税,尤其是减边际税率。减税所增加的储蓄,比由减税所增加的消费更多。因此,会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而这又会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个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对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有较大的影响。供给学派的主要成员有:孟德尔(Robert Mundell)、拉弗(Arthur B.Laffer)、万尼斯基(Jude Wanniski)、罗伯茨(PaulCraig Roberts)、屠利 (Norman Ture)、吉尔德(George Gilder)、克里斯托尔(Irving Kristol)、肯普(Jack Kemp)、罗斯(William V.Roth)等人。 供给学派供给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立足于萨伊定律,反对凯恩斯的需求管理,强调供给分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供给学派是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陷入 “滞胀”,凯恩斯主义失效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对立面产生的一个美国经济思想流派。它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学说体系,只是从调节供给方面提出谋求经济均衡的主张。由于美国总统里根声称信奉供给经济学,提出了以供给学派论点为主要内容的 “经济复兴计划”,从而使供给学派名声大噪,一跃而成为美国官方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孟德尔、拉弗、费尔德斯坦、万尼斯基、罗伯茨等。 供给学派以萨伊定律作为自己理论和政策主张的基础,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萨伊定律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他们以萨伊的 “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 的理论为基础,着眼于刺激供给,制定了较完备的供给管理政策”,主张把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作用结合起来。他们反对凯恩斯的需求理论,重视对供给的研究。他们认为一切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供给方面,而不是需求方面。因此,要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必须摒弃凯恩斯那种人为刺激需求的办法,着重从供给方面考虑如何刺激经济主体,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为此,他们主张经济学应当研究如何进行生产和扩大生产手段,研究经济活动的刺激因素及其作用和如何进行刺激以取得最大效果。他们主张的政策措施是: ❶全面减税,特别是削减个人所得税。供给学派把税率的调整看作是经济机制的契机,通过 “拉弗曲线” 论证了超过一定点的税率会减少税收并挫伤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减少储蓄和投资,从而造成生产停滞,而大幅度降低税率,能诱导人们提供更多的商品和劳务,增加实际收入,进而有助于克服 “滞胀”。 ❷恢复金本位制,实行稳定货币供应增长率的政策。供给学派认为,物价变动完全是货币现象,货币供给超过经济活动对它的需求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因此,只要恢复金本位制,控制货币供应量,消除人们的看涨心理,就能稳定物价,导致利率下降,并使减税政策更好地发挥它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❸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放宽甚至取消政府限制企业活动的规章法令; 削减政府开支,特别是削减不必要的社会福利开支。供给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时间较短,其理论尚未完全成熟, 内部观点也有分歧。其政策主张在美国的试验也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治资本主义的痼疾。就目前状况看,它的前途并不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