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封建社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封建社会fengjian shehui

封建制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继奴隶社会出现的第二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它产生于奴隶社会的瓦解,在西欧约从公元5、6世纪开始到17、18世纪后半期结束;在中国从春秋战国之交进入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王朝,但由于外来势力的侵入,封建制度的残余仍继续存在,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彻底根除。
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主要是农民或农奴)。封建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完全没有或有很少的土地,他们只有依附于地主,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封建地主依靠土地所有权,并采用超经济的强制手段,通过地租形式(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和部分必要劳动,对农民有随意打骂和审讯之权。在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前者是统治阶级,后者是被统治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封建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然经济,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使农民有了自己的私有经济,加之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封建社会里,随着生产的增长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出现,甚至还开始有了国际间的贸易。封建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是以封建等级制度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封建地主掌握国家的权力,宣传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宗法思想和宗教迷信,欺骗和麻痹被压迫阶级,以维护封建剥削制度。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比起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更适合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然而,封建社会末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封建生产关系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又加之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最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封建社会为资本主义社会所代替。

封建社会

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历史上的第二个阶级社会。其基本对立的阶级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农民没有或只有少量土地,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对地主有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主要用收取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奴隶制相比,封建生产关系使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少量的私有财产,劳动有了自主权,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的利益联系较多,因而使农民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政治上层建筑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国王或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剥削和等级制为目的,以宣扬封建道德为特征的地主阶级思想。由于地主阶级和封建国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引起了农民的不断反抗和斗争。其生产关系逐渐成了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其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封建制度最终为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