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96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湖北零陵县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留学期间翻译并在国内出版了《唯物史观解说》、《社会问题总览》、《马克思经济学说》等著作。1920年回国后,与陈独秀共同组织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担任第一个党刊《共产党》月刊主编。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当选党中央宣传主任。1923年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激烈争论,随后退出党组织,在长沙湖南大学担任教授。曾发表过《现代社会学》,翻译出版了马克思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河西一郎的《农业问题之理论》。后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经济系主任,撰写了《经济学大纲》、《货币学概论》,与熊得山合译了拉比托斯等著的《政治经济学教程》。1949年12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历任中央政法干校副校长、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他努力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表了大量的专著和文章。著作编为《李达文集》。


076 李达

早在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时,就发表了《现代社会学》一书。1937年担任大学教授时,又写了《社会学大纲》等著作。(生平见14112条。)


065 李达1890—1966

哲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家。号鹤鸣。湖南零陵人。1912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当时想走“实业救国”之路。十月革命后,转向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并研讨和翻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著作,系统地向国内介绍马克思主义。1920年回国后,翻译了 《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等。1923年4月,《新时代》创刊号刊登了他译的马克思著作《德国劳动党纲领栏外批评》(即《哥达纲领批判》),这是马克思著作最早的两个译本之一。翌年,他迻译了《中国关税制度论》。1928至1930年他翻译的马克思所著《政治经济学批评》,是该书的最早中译本。据不完全统计,他自译与他人合译的著述不下35种(其中25种是专著),总字数达两百万以上。他的译著,多编入《李达文集》。


112 李达1890—1966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曾赴日留学。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编《共产党月刊》,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党中央宣传部主任。1922年任湖南长沙自修大学校长,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主编《新时代》杂志。1923年因故脱离党的组织。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等职。大革命失败后,在白区长期担任大学教授,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一任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曾当选为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人大常委委员。他翻译《唯物史观解说》、《社会问题总览》、《马克思经济学说》,较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其中重要译著有《社会科学概论》、《现代世界观》和 《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建党前夕发表《社会革命商榷》、《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伍公》等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1926年出版《现代社会学》,阐述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1929年发表《中国产业革命概观》、《社会之基础知识》、《民族问题》,系统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1935年出版《经济学大纲》、《货币学概论》。1937年出版第一本中国人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社会学大纲》,较系统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还著有《〈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主编《唯物辩证法大纲》,其重要论著已编入《李达文集》。


198 李达1890—1966

马克思主义启蒙宣传家,“五四”前后著名报刊政论家,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的主要编辑撰稿人。字永锡,号鹤鸣,笔名李特、江春、H·M,胡炎等。湖南零陵人。1912年去日本留学。1920年夏回国,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担任《共产党》月刊主编和改组后的《新青年》编辑,同时为《劳动界》、《民国日报》、《觉悟》等报刊撰稿,积极宣传捍卫马克思主义。他主编的《共产党》旗帜鲜明,影响广泛,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重要教材,也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酝酿建党的重要纽带。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任党中央宣传主任,主持人民出版社秘密出版工作。1922年到长沙,在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任校长,主编校刊《新时代》月刊,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因故脱党,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1950年任武汉大学校长,1966年8月24日病逝于武汉。


142 李达

现代哲学家。用唯物史观探讨道德问题,认为道德决定于经济基础,并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人类社会关系分为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两类,道德服从于物质关系,“不同的社会状态,要求与它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社会之基础知识》)。他注重研究人类道德观念与生产关系和人们阶级地位的关系,认为随着无阶级社会的消失,“万人共同遵守的普遍的全面的道德,就变为偏颇的阶级的道德了”(《法理学大纲》)。否认有“永久不变”的道德,批判道德不变、道德复古、道德万能、道德无用等伦理观。主张道德对社会的改造有巨大的反作用。他写《女子解放论》,抨击封建的婚姻和家庭道德,认为真正的婚姻和家庭道德,必须以男女平等和恋爱为基础,只有铲除私有制才能实现。他评述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人性论,在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对立统一中,通过社会性说明人性,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人类之内在的、永久的自求保持并改进其物质生存形态的倾向”(《法理学大纲》)。

李达1890—1966Li Da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早年留学日本,开始幻想走“实业救国”道路,后接受十月革命影响,转而研究马克思主义,比较系统地向国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1920年回国,与陈独秀等发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编《共产党》月刊。1921年3月担任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理书记,负责筹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宣传主任。同年9月,任中共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主编,主持出版了一系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在这前后,写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坚决斗争。1922年应毛泽东之邀到湖南任自修大学校长,主编《新时代》杂志。1923年秋退出共产党。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出版了《现代社会学》一书。大革命失败后,长期在白区从事教学活动,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写了《经济学大纲》、《社会学大纲》等专著,翻译了《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等书。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同年12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央政法干校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和常委、中国哲学学会会长、中国法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北省委委员等职。1966年8月在武汉逝世。遗著编有 《李达文集》。

李达1890—1966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主编《共产党》月刊和《新时代》杂志。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党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任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学会第一任会长。撰写和翻译了大量理论著作,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主要著作有《社会学大纲》、《社会进化史》、《<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等。主编《唯物辩证法大纲》。译有《唯物史观解说》、《社会问题总览》、《马克思经济学说》等。


李达

见“哲学”中的“李达”。

李达1890—1966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字鹤鸣。湖南零陵人。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编《共产党》月刊。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党中央宣传主任。后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主编《新时代》杂志。大革命失败后,长期担任大学教授,宣传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前夕,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第一任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他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毛泽东哲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伦理思想方面,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研究道德问题,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和建立奠定了基础。第一,在道德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上,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由于社会共同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需要调整而产生的。道德同政治、法律一样,是一种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它被经济基础所决定,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第二,在道德发展规律问题上,认为道德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永久不变的道德,在无阶级的原始社会,人们的经济欲望相同,道德观念也就相同,进入阶级社会,各阶级没有共同的经济利益,也就不存在共同的道德原则。第三,在人性问题上,清除了自然人性论的影响,宣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强调要正确解决人性问题,必须从劳动——实践入手。认为劳动不仅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而且使人类生活成为社会的生活,也决定了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恶,人类的本性是社会性。他又进一步指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性。第四,在婚姻家庭道德方面,对“男子好像天神,是主人,女子好比是奴隶,囚犯”的男女不平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女子解放论》),指出两性的结合全然不以爱情为基础是酿成种种家庭悲剧的原因。真正的婚姻家庭道德,必须以男女平等和恋爱为基础,而这一点只有通过无产阶级改造社会的运动,使妇女获得彻底解放,才能够实现。他还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道德标准的相对性,道德的社会作用,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道德等诸多问题作了广泛的研究。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先驱,他在中国现代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达

字行季。明天启(1621~1627)中游京师,耻作公卿揖客。时魏珰擅政,达以诗文讽刺之,名动一时。吴应箕、丁耀、刘城序其集以行世。


李达

明永乐初(1403)以都指挥佥事镇洮州,历40年,为番汉所畏,进都督佥事,正统中归隐。

李达

李达(1890—1966),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家。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早年毕业于永州中学和京师优级师范,在校期间,受到爱国活动的锻炼。
1913年考取留日官费生,曾三渡日本求学。1918年6月第三次去日本时,他放弃了理科学习,师事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者河上肇,考攻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寄回 《什么叫社会主义》 等一系列文章,在国内上海 《民国日报》 的 《觉悟》 副刊上发表。1920年回国后,李达与陈独秀等人组织中国共产党,并先后主办了上海平民安学和湖南自修大学,就读者有:丁玲,何叔衡,夏明翰、毛泽民等一批革命者和社会进步青年。1923年同陈独秀产生分岐而脱离共产党后,李达仍然坚持在讲坛上讲授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先后在湖南法政专门学校,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上海法政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北平大学法学院,中国大学经济系,广西大学经济系讲授过社会学、政治学等课程,宣传马克思主义,有“白色恐怖下的红色教授”之称。
1949年李达经地下党安排返回北平,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出任湖南大学校长。对湖大从学校体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建设,提高了师生员工的思想觉悟,使湖大成了人民的新大学。1953年2月,李达调任武汉大学校长,首先抓师生员工的思想教育,消除“左”的影响,并制造条件,恢复创办了武大哲学系。他很重视师资水平的提高,认为“培养师资是基本问题”,也很强调科学研究,制订了武大12年科研规划,并主持出版了武大学报,召开了武大首届科学讨论会。在大跃进的年代里,李达仍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出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走又红又专道路,并强调内行领导,要把武大办成名符其实的国家重点大学,“最高学术之府”。李达一生著作甚丰,具有代表性的有 《现代社会学》(1926),《社会大纲》(1935)、《经济学大纲》(1935)、《法理学大纲》(1983)、《社会发展史》(1951)等。

李达1890~1966

字永锡,号鹤鸣。零陵(今永州)人。1913年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习理科,后转而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参加组织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主编《共产党》月刊,编辑《新青年》。主持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创办并主持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一年内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15种书籍。党的“二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后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主编《新时代》。1923年夏,离开党组织,到湖大任教授。北伐时任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委会主席、中央军政党校代理总教官。1927年初与谢觉哉、郭亮等筹办国共合作的湖南省党校,任教育长。大革命失败后,长期在白区任教,坚持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撰有《社会学大纲》等。1949年重新入党。历任湖大和武大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常委,被推选为第一届中国哲学学会会长。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三届人大常委,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主编《唯物辩证法大纲》。“文化大革命”初,指出“顶峰论”违反辩证法,被开除党籍,含冤去世。1980年恢复党籍和名誉。

李达1890—1966

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字永锡,号鹤鸣,永州人。1909年就读京师优级师范。1913年赴日本第一高等学校理科留学。1918年师事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河上肇。五四运动之后,于1919年秋至1920年8月翻译《马克思经济学说》、《唯物史观解说》、《社会问题总览》等书,并于建党前先后出版,是我国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学者之一。1920年8月归国后,立即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并主编 《共产党》月刊。1921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被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1922年底,任湖南自修大学学长,并主编《新时代》杂志。1923年因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分歧,离开党组织,但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等职。1926年出版《现代社会学》,阐述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大革命失败后,任大学教授。1929年发表《中国产业革命概观》、《社会之基础知识》、《民族问题》; 1931年出版《社会学概论》,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还翻译河上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西洛可夫等著《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亦颇有影响。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广西桂林大学、广东中山大学教授。1947年春任湖南大学教授。1949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学会首任会长,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人大常委委员,并著《 〈矛盾论〉解说》、《 〈实践论〉解说》,主编《唯物辩证法大纲》等。其重要论著,编入《李达文集》。

李达1890—1966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学生运动,译介马克思主义书籍。1920年春回国,参与发起筹建中国共产党,主编《共产党》月刊,发表《马克思还原》、《社会革命的商榷》等一系列论文,运用唯物史观阐述社会革命的理论。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党中央宣传主任。1923年任湖南自修大学学长兼主编,《新时代》杂志。为国共合作问题与陈独秀发生激烈争执,随后离开了党的组织。脱党后仍坚持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6年出版论述唯物史观的专著《现代社会学》,轰动了思想界,重版12次之多。1927—1932年在上海从事著述和翻译,开办昆仑书店,出版马列主义书刊,利用大学讲坛传播革命真理。1929年出版《中国产业革命概观》剖析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证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1932—1937年在北平继续译介、教授马克思主义,并撰写了四部理论著作: 《社会学大纲》、《经济学大纲》、《社会进化史》、《货币学概论》。其中,《社会学大纲》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列主义的哲学教科书,准确、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七七”事变后回到南方,执教于两广,避难于瑶山。1947年到湖南大学任教,著成马克思主义的法学著作《法理学大纲》。1949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共八大代表,一至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三届人大常委。解放初期著有《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研究、宣传毛泽东哲学思想。60年代初主编《唯物辩证法大纲》。文化大革命初期被迫害致死。数十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货币学、法学、史学理论等领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主要论著已编入《李达文集》。


李达

李达 (1890—1966),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家。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早年毕业于永州中学和京师优级师范,在校期间,受到爱国活动的锻炼。
1913年考取留日官费生,曾三渡日本求学。1918年6月第三次去日本时,他放弃了理科学习,师事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者河上肇,考攻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寄回 《什么叫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文章,在国内上海 《民国日报》 的 《觉悟》副刊上发表。1920年回国后,李达与陈独秀等人组织中国共产党,并先后主办了上海平民安学和湖南自修大学,就读者有丁玲、何叔衡、夏明翰、毛泽民等一批革命者和社会进步青年。1923年同陈独秀产生分歧而脱离共产党后,李达仍然坚持在讲坛上讲授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先后在湖南法政专门学校,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上海法政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北平大学法学院,中央大学经济系,广西大学经济系讲授过社会学、政治学等课程,宣传马克思主义,有 “白色恐怖下的红色教授” 之称。
1949年李达经地下党安排返回北平,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出任湖南大学校长。对湖大从学校体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建设,提高了师生员工的思想觉悟,使湖大成了人民的新大学。
1953年2月,李达调任武汉大学校长。首先抓师生员工的思想教育,消除 “左” 的影响,并制造条件,恢复创办了武大哲学系。他很重视师资水平的提高,认为 “培养师资是基本问题”,也很强调科学研究,制订了武大12年科研规划,并主持出版了武大学报,召开了武大首届科学讨论会。在大跃进的年代里,李达仍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出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走又红又专道路,并强调内行领导,要把武大办成名副其实的国家重点大学,“最高学术之府”。李达一生著作甚丰,具有代表性的有 《现代社会学》(1926),《社会大纲》 (1935)、《经济学大纲》 (1935)、《法理学大纲》(1983)、《社会发展史》 (1951) 等。

李达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05年4月19日生,1993年7月12日去世。1926年入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历任红8军、红2军团、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第129师参谋长,太行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参谋长,云南军区司令员。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达

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1890年生,1966年去世。湖南省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人。1905年入永州中学学习,1909年考入京师优级师范,1913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第一师范学习理科。1918年代表中国留日学生回国,与许德珩等共同发起反对段祺瑞政府秘密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协定”的爱国示威活动。失败后再赴日本,全力钻研马克思主义,翻译出版了《唯物史观解说》、《社会问题总览》、《马克思经济学说》等3本专著。1920年春回到上海,与陈独秀、李汉俊等共同发起筹建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上海发起组代理书记,主编《共产党》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三位委员之一,任中共中央宣传主任,创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工作均由他一人承担。一年多时间,翻译出版马克思、列宁的著作15种。中共“二大”后辞去中央领导职务,应毛泽东之邀回长沙创办自修大学,任学长,讲授唯物史观,主编《新时代》杂志。1923年与陈独秀发生重大分歧,离开了党的组织,但仍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1926~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代理总教官,著《现代社会学》,在革命队伍中影响深远,重印12次。1927~1932年,与邓初民等创办昆仑书店,在北平设立分店,自任总编辑,出版近百种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译著,他的译著达13种。此后,他先后在上海暨南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中国大学、朝阳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任教授,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社会进化史等课程。1949年重新入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哲学会会长、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他通晓4种外文,翻译的著作有《唯物史观解说》、《政治经济学批判》等16种。撰写的专著有《社会学大纲》、《经济学大纲》等10种。他的《〈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得到学术界和毛泽东本人的高度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发行量各达百万册以上。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