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习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习俗分类:【传统文化】 习惯和风俗的简称。古代典籍中常见。《荀子?儒效》:“习俗移志,安久移质。”《注》:“习以为俗,则移其志;安之既久,则移本质。”《管子?八观》:“入州里,观习俗。”《战国策》赵二:“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沈于所闻。”《史记?秦始皇本纪》:“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汉书?礼乐志》:“教化己明,习俗己成。”或称“风习”,《魏书?李琰之传》:“琰之虽以儒素自业,而每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关西风习。”今既为生活常用语,又是民俗学中专用术语,指人们在群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习惯和风俗,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产生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大量地体现在习俗之中。各个民族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的历史条件不同,所具有的社会习俗自然不同。一个民族的习俗对本族成员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强大的约束力,习俗移人,贤者难免。习俗是民俗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民俗”类同,二者经常替代。习俗是每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变异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那些失去了民俗共同体认同的社会规范约束力的习俗或者消失,或者发生改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是一个民族的传统的凝合剂,又是本族自我认同以区别于他族的屏障,负载着强烈的民族自我意识。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但已属于非主流文化范畴,只要不违背主流文化规范,就应该得到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