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傣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傣历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傣族地区所用历法。阴阳历之一种。以6月为岁首,其正月相当于夏历10月。以太阳进入金牛宫之日,即阳历4月20日或21日(谷雨节开始)为新年,即泼水节最后一日,是日在傣历6月初六至7月初六。回归年为365.25875日,朔望月为29.530583日。平年12个月,单月30日,双月29日。采19年7闰法,闰年十三个月,闰月30日,固定为9月。为调整朔望月差数,每隔4至5年,于8月加1日成30日,称为满月。采用干支纪年纪日及12生肖,同夏历。其起源可远溯至周秦之际;现行傣历大约在明代以前,吸收汉历优点,并结合本民族特点制定。 我国傣族地区习惯使用的历法。傣历起源于周秦之际,现行傣历系唐贞观十二年(638)所创制。傣历是阴阳历的一种,回归年度365.25875日,朔望月为29.530583日,单月30天,双月29天,采用19年7闰法,闰月固定在9月,也是30天。每隔一定时期(约5年),于8月29日之后,再加1天,凡8月为30天的叫做八月满月。这样,傣历平年12个月,共354或355日,闰年13个月,共384日。傣历的岁首在6月,以“泼水节”作为新年。正月相当于夏历的10月。傣历采用的干支纪年纪日、十二生肖法和二十四节气均与夏历相同。 傣语称“祖腊萨哈”,意为“小历”。傣族的传统历法。阴阳历的一种。年长度为365.25875日,月长度为29.530583日。纪元始于公元638年3月22日,顺序连续累计至今。每年分冷、热、雨三季。平年十二个月,354日或355日,闰年十三个月,384日。十九年置七闰,固定置闰在九月。习惯认六月为岁首,月序由六月始,顺序至五月止。单月30日,双月29日。隔四至五年,再于八月二十九日之后加进一天,称八月满月。每月分上下两个半月,分别顺序计日,并使用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纪日的周日法。*泼水节为送旧迎新的节日,泼水节末一日为新年元旦,元旦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推移。月份一般比汉族夏历早三个月。历书中使用一种自历元以来逐日累计的纪元积日数,主要用来安排历书和计算日月行星的运行位置。又使用干支纪年和纪日,用十二地支纪月,并使用十二属相纪年岁。干支法与属相纪年法传自汉地,使用年代较早。 折迭式傣历年历册 傣族的传统历法,傣语称“祖腊萨哈”,意为“小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在傣族早期天文学的基础上,吸收汉族的干支纪时法和印度历法的纪元纪时法而逐步形成。以638年3月22日为历元,顺序往后累计。年长度为365.25875日,以泼水节为新旧年交替的标志。泼水节日期不固定,在六月初至七月初之间推移。每年分冷、热、雨三季,平年皆12个月,十九年置7个闰月,皆置闰于九月。月序由六月始,顺序至五月止,单月为大月30天,双月为小月29天,隔4―5年有一次八月大月,每月又可分为“月上” (或“月出”)和“月下”两个半月,分别顺序纪日。此外还有使用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纪日的周日法。月份一般比汉族农历早3个月。历书中使用一种自历元以来逐日累计的纪元积日数,主要用来安排历书和计算日月行星的运行位置。干支纪时法很早就从汉族地区传入,在傣历中使用很广泛,以六十干支纪年和纪日,用十二地支纪月,并以十二属相纪年岁等。“时段”和“时度”纪时法不普遍使用于民间,通常只见于历法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