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味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味子五味子是一味中草药材,属于木兰科,药用价值很高,是不可多得的滋补品。黑龙江省的东部和北部山区出产的五味子,是北五味子,俗称“山花椒”。 五味子产于榆树。含有丰富的挥发油、蛋白质、糖、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抗败血酸,还含有五味子素、维生素C、树脂、芳香油和脂肪油等。五味子为强壮、滋补、生津止渴、止汗、止泻、降低血压等功能。对于治疗肺虚咳嗽、神经衰弱、口渴、遗精、自汗、盗汗、久泻、久痢和消除疲劳等,均有良好疗效。果实中含有较多的芳香油,种子中含有脂肪油。具有广泛的用途。 五味子fructus schisandrae敛汗涩精药。出《神农本草经》。见《蕃牧纂验方》。又名玄及、会及、五味。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果实。晒干。生用或炙用。主产华东、华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酸,温。入肺、肾经。功能敛肺滋肾, 收汗涩精。《元亨疗马集》: “止啌。”《养耕集》:“止咳, 滋阴, 收肺气。”主治: ❶马牛肺虚咳喘, 与北沙参、天门冬、麦冬、制黄芪、熟地黄、白芍药、麻黄等配伍。 五味子Chinese magnoliavine)Schisandrachinensis,别名北五味子。五味子科五味子属落叶藤木。染色体数2n=2x=28。藤长达8m,干皮褐色,呈不规则薄片状剥落,小枝浅褐色、稍有棱;单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0cm,先端尖、基部楔形,叶柄及主脉常为红色。雌雄异株,花单生或簇生叶腋,花被片白色或稍带粉红色,具芳香,花期5月;聚合果穗状下垂,小浆果球形,8~9月成熟时深红色,种子肾形、黄色。产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西南地区,朝鲜、日本、俄罗斯也有分布。喜光,较耐阴,耐寒性强;适生于湿润且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在自然界多生于阴坡、缠绕它树或在山石上匍匐生长。播种、压条和扦插繁殖均可。3年生实生苗可开花结实。偶有白粉病危害。 五味子在园林中可用于棚架绿化,也可与山石配植,或作地被覆盖材料等。果实入药。 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五味子、南五味子果实。主产于东北、内蒙、河北、山西,南五味子主产在西南及长江流域。酸,温。归肺、肾、心经。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五味子Chinese magnoliavine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又称北五味子。木兰科(或北五味子科),北五味子亚科,五味子属。落叶缠绕木质藤本。生于山林中。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及四川;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分布。小枝微有棱角。单叶,互生,纸质,阔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叶缘具有腺锯齿。雌雄异株;花芳香,单生或簇生叶腋;花被片6~9枚,乳白色或带红色;雄花有雄蕊5枚;雌花有离生心皮17~40枚,成熟时心皮深红色,疏松排列于伸长的肉质花托上。聚合果。果药用,治喘咳、泄痢、盗汗、神经衰弱等;种子油为润滑油;茎叶及果可提取芳香油。又为观赏植物。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