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 五种遗规《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在官法戒录》的总称。清代陈宏谋(1696—1771)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录而成。《五种遗规》搜集了自汉至清约80位名人学者的有关著述,其中有班昭的《女诫》、司马光的《居家杂仪》、朱熹的《白鹿洞书院学规》、《童蒙须知》、王守仁的《告谕》顾炎武的《日知录》有关部分等。《养正遗规》主要是关于养性、修身、儿童及青少年启蒙教育、读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论述。《教女遗规》采集历代女子教育的书籍,凡有关所谓“女德”的内容,合辑成编,其中多为表彰贞妇烈女、宣传闺范母训等内容。《训俗遗规》主要是记述乡里、宗族间致讼原因和如何消除矛盾的途径,汇集了历代一些乡约、宗约、会规、训子治家格言、名人遗嘱等内容,其中不少是劝人行孝、忍让和睦等的说教。《从政遗规》主要是为官吏选辑可当座右铭的箴规和一些表率人物的言行。《在官法戒录》分总论、法录上、法下、戒录四部分,采辑了历代书传所载封建官吏的善行和劣迹种种,加以批评论断,目的是让人们见善者为效法之榜样,见不善者为省戒之借鉴。 五种遗规启蒙教育及社会教育的读物。清陈宏谋辑。陈宏谋(1696—1771),或作陈弘谋,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外任三十多年,研考民俗得失,注意兴革。辑古今嘉言懿行,编成《五种遗规》。 《五种遗规》汇辑自汉至清约八十位名人学儒遗留下来之规训,多宋及明清之作。分为《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在官法戒录》五种,涉及启蒙、养性、修身、治家、处世、居官、读书及社会教育等方面内容。 《养正遗规》二卷,名取“蒙以养正”说。乾隆四年(1739)辑于津门官舍。辑者在《序》中,自述选辑重点在于传播启蒙教育,“人才之成,自儿童始”。刊行目的在于移风易俗,“用以流布乡塾,俾父兄师长,以是教其子弟”。选辑十五篇。首列《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旨在抨击世俗“钓声名,取利禄”的不良风气。开端按语,明确地说:“特编此为开宗第一义,使为父兄者,共明乎此,则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来,就其所知爱亲敬长,告以此为人之始,即为学之基。切勿以世俗读书取科名之说,汩乱其良知。”辑者还在《朱子沧洲精舍谕学者》前按语,反覆申明其义。为了阐明童蒙道德教育之重要,在《朱子童蒙须知》篇中,强调必须从生活细节抓起,厘为“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字”、“杂细事宜”五则,作具体说明。附《养正遗规补编》,篇幅与二卷相等。其中如元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张履祥《学规》等,是有关道德教育知识教育的名篇。 《教女遗规》三卷,成于乾隆七年(1742)九月在西江使署。旨在反对历代忽视女子教育。称“天下无不可教之人,亦无可以不教之人,而岂独遗于女子”(《教女遗规序》)。力主教女,有利于他日之母教,意义重大。因此,陈宏谋把“凡有关于女德者,裒集成编。事取其平易而近人,理取其显浅而易晓,盖欲世人之有以教其子,而更有以教其女也”。其中班昭《曹大家女诫》、蔡邕《蔡中郎女训》、宋若昭《宋尚宫女论语》等皆属名篇。虽有宣扬贞妇烈女的内容,但能高度重视妇女教育。 《训俗遗规》四卷,成于乾隆七年(1742)十月在豫章使署。内容涉面甚广,兼收一些乡约、宗约会规、宗规、社约、训子、治家格言、名人遗嘱等。其中如司马光《居家杂仪》、《朱子增损吕氏乡约》、杨继盛《杨椒山遗嘱》、朱用纯《朱柏庐劝言》、张履祥《训子语》等皆属教育史上之名篇。椒山遗嘱写于弹劾奸邪,横遭迫害之际,训诫后人“发愤立志,要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人都敬重你”。正如陈宏谋在《序》中,叙及汇辑此书,意在扭转社会浇风,谓“古今之治化,见于风俗。天下之风俗,征于人心。人心厚,则礼让兴,而讼端息矣”。全书所载社会教育之内容,至今尚有借鉴之处。如《吕氏乡约》重视乡风淳厚,和睦安定,“一乡之中,睦姻任恤,休戚相关”。显然,他提倡一家一乡,要去邪从善,和睦团结,旨有足取。 《从政遗规》上下两卷,成于乾隆七年(1742)在西江使署。内容侧重为当官者选辑若干箴规及表率人物言行,作为座右铭。希能按照古训“尽治人之责,而又参之前言往行,以善其措施,则宜民善俗”(《从政遗规序》)。陈宏谋居官清廉,体念民情,故选辑官箴、常言、刑戒、功过格等二十二篇,告诫必须辨是非、谨俭廉、明刑罚、慎公务、自省戒,不失为一份为官者的自我教育读物。 《在官法戒录》四卷,成于乾隆八年(1743)夏四月在豫章使署。是一部为胥吏编写的教材。甄录书传所载良吏善行及恶吏劣迹,分总论62条,法录上下167条,戒录79条,加以评说。旨在让人“兴起见善者而以为法,见不善者而以为戒”(《在官法戒录序》)。编此书,期能引导胥吏“多读书识字,粗知义理,习典故,明利害”。使“观是录者,善恶灿陈,荣辱由己,何去何从,必有观感而兴起者矣”(同上)。 《五种遗规》之汇辑,既是社会教育及童蒙教育之教材,又是有关封建社会之政治兴革、风俗人情之载录,堪供借鉴参考。 此书在清代影响深广,道光元年(1921)有思过堂刊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作为中学堂修身科教材。宣统二年(1910)有学部图书局重印本。嗣后有《四部备要》本。 五种遗规中国清代陈宏谋(1696—1771)采辑自汉至清约80位学者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和事迹。分为五种:《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清末定为中学堂修身读本。参见“伦理学”中的“五种遗规”。
五种遗规清政治家陈宏谋著。是供清代官吏修齐治平参考的伦理学著作。分“善正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在官法戒录”和“学士遗规”五部分,故名。1942年广西朱荫龙改编为《五种遗规辑要》出版。 五种遗规清代陈弘谋编辑,乾隆4年至8年完成,收入中华书局印行的《四部备要》本。内有《养正遗规》2卷、《训俗遗规》4卷、《从政遗规》2卷、《教女遗规》3卷、《在官法戒录》4卷。内容涉及家训、家教、学规、乡规、女戒以及为官之道等广泛方面。该书为编纂的道德类书,收辑了丰富的有关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思想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