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死亡仪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死亡仪式分类:【文化精萃】 作为一种生物现象,人类的死亡在体质人类学和人口统计学领域备受关注。死亡和其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关联,并且它有几个方面和直觉(想当然)相背离的。人们也许会以为每个地方的人们都用同一种眼光来对待死亡,然而,即使是关于谁有资格死,这种问题都是一种社会构建。并且,不同的文化对死亡及与死亡相关的事情-什么是死亡-有不同的理解,它通常和如何构建生活及如何对待疾病密切相关。死亡能够让人释放最强烈的情感的力量常常被认为是各个地方死亡仪式产生的源泉。在本世纪早期迪尔凯姆指出,心智状态从来未能解释文化实践。并且他的这种观点对现代社会人类学的定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心理还原论学派(Psychoreductionism)却固执己见,特别是在美国人类学中,这个问题仍处于争议之中。关于死亡仪式,迪尔凯姆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每次我们需要仪式时,我们并没有对仪式进行再发明,相反,我们只使用由我们的文化提供的那些已准备好的仪式形式。至于仪式中的“情感”,迪尔凯姆认为:是仪式导致了适当情感的产生,我们并不知道人们真正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并且,悲伤-属于个性的并反映个人特质-根本没必要将其和丧葬仪式相关联。民族志显示出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或许是根本不讲求细节(就像一些采集者只是抛弃自己的住处);或者他们如此看重以致于让它的影响延续好几年且花费巨大;或许有宴会、禁食、自制或纵酒狂舞等活动。而尸体也许被烧掉或埋掉;停放在家或者用烟熏或浸泡的方式将其保存起来;也许被停放在一个专门的屋子里;或许暴露在外让其自行腐烂。它还可能被生吃、煮着吃或肢解。除了一般的解释之外,为了发现每个死亡仪式怎样和一个封闭的社会及文化背景相联系,就要求对特定的案例进行考察。对于人类学家来说,仪式的价值在于经常让那些蕴于文化之中的含义昭然若揭。总而言之,它给考古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