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辂分类:【传统文化】 ①殷代天子所乘的车,也叫“大辂”,车饰俭素。周代谓之木路,为王之五路之一,不鞔以革,漆之而已。周代诸侯的车亦称辂。也泛指大车。《论语?卫灵公》:“乘殷之辂。”古通作“路”。《荀子?哀公》:“夫端衣玄裳,?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②缚于辕端供人挽行的横木。《仪礼?既夕礼》:“宾奉币,由马西,当前辂,北面致命。”郑玄注:“辕缚所以属行。”引申为挽车。《管子?小匡》:“负任担荷,服牛辂马。” 古代帝王专用的大车。辂,本仅指古代车前面的横木,因以部件概称全体。在先秦,“辂”通“路”。《广雅?释器》: “辂,车也。” 《玉篇?车部》:“辂,大车。” 《集??铎?》:“辂,王车。” 《释名?释车》也说: “天子所乘曰辂。辂,车也。谓之辂,言行路也。” 自西周始,帝王备五种辂车: 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分别饰件不同而得名。其豪华程度,以玉辂为最,木辂尤次。帝王在不同的情况、场合使用相应的辂车。据《渊鉴类函》卷386《车部?辂二》,隋朝之前,辂的形制,为在辕上和两轮轴之上建车箱,“天子与参乘同在箱内”,隋何稠认为 “君臣同所,过为相?”,便加大车的底盘,“别构栏?,侍臣立于其中。于内复起须弥平座,天子独居其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