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杜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杜林?—约47东汉学者、书法家。据《后汉书·杜林传》,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杜邺之子。少好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初为郡吏。曾客河西,后还三辅,光武帝征拜侍御史。卫宏、徐巡受其学,他示以得于西州的漆书《古文尚书》。“宏、巡益重之,于是古文遂行”。北魏王愔《古今文字志目》载其名。唐张怀瓘《书断》说他“尤工古文”,列之为妙品。《汉书·艺文志》著录其《苍颉训纂》、《苍颉故》各1篇。 杜林1833-1921Dulin,Eugen karl Duhring德国哲学家,庸俗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家。出身于官吏家庭。1856年大学毕业后做过3年律师。1861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63-1871年在柏林大学哲学和经济学系任私人讲师。19世纪60年代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70年代又以社会主义改革家的身份出现,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向马克思主义提出挑战,自称在上述领域中实行了“全面改革”。实际上他所创立的庞大体系不过是在哲学上,鼓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政治经济学上,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与剩余价值学说,贩卖庸俗经济学理论;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宣扬改良主义,以共同社会体系对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反对革命暴力和无产阶级专政,否认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杜林的理论在德国工人运动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为此恩格斯写了《反杜林论》,全面批判了杜林的错误理论。杜林的主要著作有《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1871)、《国民经济学、社会经济学教程,兼论财产政策的基本问题》(1873)、《哲学教程-严格科学的世界观和生命形成》(1875)。 杜林1833—1921Karl Eugen Duhring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代表。曾任柏林大学讲师。70年代起,以“社会主义改革家”自居,反对马克思主义,试图创立新的理论体系。在哲学上,把实证论、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混合在一起,认为先有原则,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构成现实世界。在经济学上,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宣扬历史唯心主义的暴力论。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精神阐述其社会主义体系,主张建立一种“自由社会”,并自称为“终极真理”。他的思想得到部分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支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系统地批判了他的观点。主要著作有《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资本和劳动》、《批判的哲学史》、《同情的伦理学》、《事业、生活和敌人》等。 杜林1833—1921德国哲学家、庸俗经济学家、力学教授。出身普鲁士官僚家庭,曾任柏林大学讲师。他以社会主义“改革家”面目出现,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全面攻击和篡改马克思主义,并企图分裂刚刚统一起来的社会民主党,将其拉向资产阶级轨道。在伦理思想方面,他提出以“两个人的意志完全平等”作为“社会的简单的要素”,构成道德公理,鼓吹这种道德公理是地球上和“其他天体上个人和公共生活必须遵循的一种模式”和“合理行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道德观和正义观说成是凌驾于历史和民族差别之上的不变的原则,是永恒终极的道德体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写了《道德与法·永恒真理》、 《平等》、《自由和必然》三章,对杜林的伦理思想作了全面的批判。杜林的主要著作有《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及社会经济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及社会主义批判史》等。 杜林?~47du lin字伯山。茂陵(今兴平市)人。东汉经学家。父杜邺曾任凉州(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刺史。治《古文尚书》,得漆书《古尚书》一卷引学界争议。擅长文字学,撰《苍颉训纂》《苍颉故》,已佚。 杜林?~47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伯山。少好学沈深,博洽多闻,时称通儒。新莽败亡,他流落河西,隗嚣慕名欲任用之,被谢绝,遂受监视。后借其弟去世之机,持丧东归,嚣派刺客欲加害之,刺客反被他的情义感动而逃亡。及至关中,光武即征拜侍御史,复引见,赐车马衣服;京师士大夫,无不推其博洽。历官大司徒司直、光禄勋、东海王傅、少府、大司空等职,对于东汉郊祀礼仪及刑律制度均有所建言,为朝廷采纳。其治《古文尚书》,曾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视为至宝,握持不离身,后授郑兴与卫宏,于是古文遂行。他又长于文字学,曾撰《苍颉训纂》、《苍颉故》各一篇,已佚。清人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苍颉训诂》一卷行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