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列斐伏尔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列斐伏尔分类:【文化精萃】 法国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01年出生于法国斯克尼,毕业于巴黎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0年起开始担任大学教授。1944年后,历任图卢兹广播电台主任、图卢兹高等学校教授、国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巴黎大学社会学教授等职。1973年退休。早在青年时期,列斐伏尔就对法国官方哲学不感兴趣,后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并投入现实政治斗争。1928年,他创办了法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刊物《马克思主义杂志》。1929年加入了法国共产党。1956年创办《论证》杂志,提出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超越马克思主义的办刊方针。1974年又创办了《M》杂志,专门发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列斐伏尔是法国最早接触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并将其翻译成法文。写于1934~1935年的《辩证唯物主义》就是根据这部手稿对整个马克思的思想作了“重新解释”,将其解释成人道主义和存在主义。50年代之前,列斐伏尔侧重于哲学方面的探讨,把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基本课题,强调主体的能动作用,以对主体性的态度作为判断各种哲学流派的标准,反对“教条主义”,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而是两种可能的演绎体系和公设,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多元化。50年代之后,列斐伏尔侧重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变化作社会政治理论方面的探讨,致力于按照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去研究发达资本主义的状况,提出了一套论述发达资本主义的异化-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说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阶级、国家、革命和意识形态等问题。在列斐伏尔丰富复杂的思想体系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依照存在主义的思想来解释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2)把日常生活作为哲学思考的主要对象,建立了一套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3)重建马克思国家学说,提出“国家是从事欺骗活动的场所”。(4)提出“没有单一的马克思主义,但有多种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辩证唯物主义》、《日常生活批判》、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问题》、《总结和其他》、 《马克思、哲学》、《元哲学》、《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资本主义的幸存》和《论国家》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