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午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午门分类:【传统文化】 北京紫禁城正门。位于天安门以北,为紫禁城南门。又称五凤楼。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建成。清顺治四年 (1647) 重建。午门城台比紫禁城城墙高出1米多,前出双阙,平面成凹字形,中辟三门,左右各有掖门。城台正中是一座重檐庑殿顶的九间正楼,由地平至屋脊通高35米。正楼两旁随城台转折向南各建有一排连檐通脊廊庑,即东西雁翅塔楼。塔楼与正楼的明廊拐角处及南至尽端,各建一方亭。方亭重檐四脊,攒尖式顶,上装鎏金宝顶,内藏钟鼓,称钟鼓亭。门前有日晷、嘉量。《国朝宫室》记载: “中楼左右有钟鼓亭。皇帝御大朝,则鸣鼓以为节。亲祀坛庙出午门,则以钟,祭太庙则以鼓。午门之前,凡颁朔、宣旨及百官常朝,俱集于此。”午门所辟三门,文武官员出入皆由左门;宗室王公走右门; 中门是皇帝专用御门。清制,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是上朝的日子。是日,王公以下官员候于午门前御路两旁,随时听候召见。明清两代,皇帝即位、大婚、册立皇后、外出大祀、巡幸、征伐以及每年的春节、冬至、万寿三大节,都要举行隆重盛典。届时,百官聚集午门外候驾,还列有庞大的仪仗行列,称“卤簿”。军队凯旋,皇帝亲登午门城楼,举行受俘礼。清朝皇帝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木兰狩?”,皇帝出发前,王公大臣在午门外遥视万寿,祈盼皇帝此行顺利,早归朝政。康熙每年都要在午门举行秋?大典。清代每年颁发皇历的仪式也在午门举行。明朝,一些官员因奏事触怒皇上,经常被推出午门施以 “廷仗”。明末李自成的农民军也是从午门攻入紫禁城的。午门现为故宫博物院南门。 午 门 故宫正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高近40米。清代规定,午门正中是皇帝出入的门,皇后成婚入宫时可进一次,殿试后的状元、榜眼、探花出来时可走一次,平时关闭,文武官员走偏门。墩台上有崇楼五座,并有廊庑相连,俗称五凤楼,气势雄伟。主楼东西为钟鼓楼,每逢朝会或庆典都要鸣钟击鼓,以壮声势。主楼内原有宝座,皇帝在午门正楼举行受俘礼。清代每年颁发历书的仪式也在此举行。 位于故宫南部。又称五凤楼,为故宫南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顺治、嘉庆年间两度重修。平面呈 形,正中城台设三门,左右各有掖门。台上筑楼五座:正楼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东西各两座重檐四角攒尖顶方形亭楼,各以廊庑相连。自地面至正吻通高37.95米,红墙黄瓦,为紫禁城最高建筑。明清帝王每年冬季在此颁发历书,遇战争凯旋在此行受俘礼,明代获罪大臣亦在此受杖刑。楼内设有钟鼓,皇帝临朝钟鼓齐鸣,出宫则鸣钟,祭太庙则击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