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交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65 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出现在四川。起初由少数商贾联合主持发行,可兑现和流通,但属私营性质。到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由官府接管,改为国家办理。北宋朝廷在四川设置交子务,作为发行交子的专门机构。交子遂成为流行于四川的地区性货币。最初交子的票面价值,只限于1—10贯,其数额在发放时即刻填写,类似于近世的支票。后来改为在票面上印出一定的价值数额,这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纸币。以后交子改名为“钱引”,沿用到南宋。遂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纸币流通最早的国家。 069 交子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北宋初年,四川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而使用的铁钱体重值小,三、五贯文就难以携带,故有些商人收取铁钱,开发一种类似存款收据的证券,称为交子。交子原由商人自发分散发行,由于形制不统一,后渐由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发行交子的富商称为交子户或交子铺。这种交子用一色纸张印造,票面有铺户的印记、密押,形制统一,面额依领用人所交现款临时填写,不限多少。兑现时每贯收手续费30文。后因发行人破产而不能兑现,政府遂禁止私人发行。天圣元年(1023)政府将交子收归官办,设置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最初票面额临时填写,后改为印就固定金额;以铁钱为现金准备,有一定的发行限额,规定可随时兑现;分界发行,三年为一界,界满后将旧交子换新交子。1105年,改称交子为钱引,一度推行于四川以外地区。交子出现标志着中国是世界上纸币流通最早的国家。 交子jiaozi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宋初(10世纪90年代),四川使用铁钱,体大值小,携带不便,商人发行一种纸币,称交子。一交一缗,可兑现,也可流通。最初是由益州16家富商发行,三年兑现一次,换发新交子,称为一界。后因发行的商人常常破产而不能兑现,官府就封闭交子铺。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改由政府发行,称为官交子,面额一贯至十贯,发行有一定限额,以铁钱为现金准备。后因流通地域日广,发行愈滥,交子贬值,至1098年,四贯旧交才换一贯新交。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改为钱引。南宋时,两淮又曾用过交子,俗称“淮交”。 交子中国最早的纸币。宋初,由商人发行,可兑现,也可流通。后由富商十六户发行。但交子常因发行人破产等原因而不能兑现,政府禁止商人发行。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改由官方发行,一交一缗。每次发行有一定限额,以铁钱为现金准备。三年兑现一次,换发新交子,称为一界。后因供应军饷而超额发行,导致贬值。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发行数量大为增加,换发新交子时,需四缗旧交才能兑一缗新交。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改为钱引。南宋时,两淮又曾用过交子,俗称“淮交”。 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初,四川商业较发达,使用的铁钱,体大值小,流通不变。最初,商人出具 “收据” 形式的楮券,两面有印记,密码花押,朱墨间错,券上无交子字样,临时填写金额,零星发行。后由成都王昌懿等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随时可以兑现的纸券,券上印有图案、花纹,兑现时收工墨费三十文,并开设交子铺 (户),在各地设有分铺,可以相互兑换。称为 “私交子”。后常因发行私交子的富商破产等原因而不能兑现,政府取缔 “私交子”,禁止商人发行。仁宗天圣元年 (1023年) 设立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每三年为一界,界满以新换旧,每界发行126万缗,钞本 (发行准备金) 为铁钱36万,限四川省流通。后因供应军饷,超额发行,遂致贬值。崇宁四年(1105年) 改为钱引。交子的流通曾扩大到四川以外地区。南宋绍兴六年 (1136年) 在江淮和东南发行交子,旋即废。官交子有面值和发行限额,有一定流通期限,备有信用准备金,并有国家法律作保证,完全具备货币性质的条件,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