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道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黄道周1585—1646明末学者。字幼平,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崇祯时任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福王时为礼部尚书,唐王时官武英殿大学士。明亡后被清兵俘杀。学主“万物一体”论,反对宋儒“气质之性”说。认为“气有清浊,质有敏纯,自是气质,何关性上事”。否认上智下愚之别,力主“积习”而成才。强调“克己”功夫,使视听言动“无一是我自家气质,如此便是格物物格,致知知至耳”。著作有《榕坛问世》、《易象正义》、《洪范明义》、《孝经集传》等。 黄道周1585—1646中国明末学者。字幼平(一作幼玄),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天启进士。初官右中允,后进为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福王时任礼部尚书,于危难中坚持抗清,被俘后不屈而死。伦理思想上,持气质非性之说。认为气质是构成人形体的质料,并非性自身。性纯善无恶,而“气有清浊,质有敏纯”(《明儒学案·诸儒学案》)。指出人人皆具至善的本性,人之道德素质上的差异“俱是积习所成”(《榕坛问业》)。承认“饥食渴饮”的自然生理欲求与“不学不虑”的良知良能,都是“天命原始”,但提倡寡欲,反对一味追求情欲。“人如看得名利亦淡,才情亦淡,自是理气两路俱清”,否则俱浊(同上书)。由此在道德修养上,强调“克己”,认为克己即是格物致知,复归性天本体。“克己者,只把己聪明才智,一一竭尽,精神力量,一一抖擞……视听言动,无一是我自家气质,如此便是格物物格,致知知致耳”(同上书),从而复归于性天本性。著作有《榕枟问业》、《易象正义》、《洪范明义》、《孝经集传》等。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一字螭若,又字细遵,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崇祯初官右中允,后因不谐流俗屡遭黜。福王时官礼部尚书。南都覆,唐王以为武英殿大学士,率师与清兵遇,兵败不屈死,谥“忠烈”。其工书善画,以文章风节高天下,著有《易象正义》、《续离骚》、《石斋集》、《骈枝别集》、《大涤函书》等。其散文长于议论文,慷慨激昂,据理雄辩,文中所论,凡天文地理、经史百家,无不随问阐发,足见其博洽精研,靡所不究,故能有叩必竭,响应不穷。 黄道周明代书法家。1585年生,1646年去世。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14岁时就读于广东博罗韩家藏书室,37岁举进士,福王朱弘光时官至礼部尚书,后唐王朱隆武时任武英殿大学士,率兵抗清,被俘后就义于南京。黄道周学贯古今,通晓天文历数,精诗文,善书画,尤以行草书成就最高。其小楷追摹钟繇,草书远师王羲之等魏晋古法,笔锋刚健,方整峭厉,具有古穆的意趣和奔放的气势。传世墨迹有:行书《洗心诗卷》;小楷《孝经册》纸本11开,纵25.7cm,横18cm;行书《送王自位诗卷》花绫本,纵25.9cm,横282.8cm。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