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民间舞蹈与旅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国民间舞蹈与旅游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国舞蹈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民间舞蹈中占有重要一席。在旅游事业中,中国民间舞蹈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世界各地人民通过中国民间舞蹈这一窗口,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中国民间舞蹈地域分布广,南北风格、东西趣味各异。由于民族众多,在不同习俗、环境、生态条件下,中国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约有七百种以上。多在传统的节日活动、婚丧嫁娶、迎神赛会中表演。汉族民间舞蹈多用打击乐和吹奏乐伴奏,擅长道具运用,讲究场面构图,融入武术杂技技艺。主要分布在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辐射型的农业文化区域,是农村文化的反映。以“秧歌”舞蹈为主要形式。多集中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等地区。比较著名的有河北“地秧歌”,山东“鼓子秧歌”,山西“花鼓”,陕西“安塞腰鼓”,辽宁“高跷秧歌”,甘肃“太平鼓”,青海“社火”,安徽“花鼓灯”。一般在春节、元宵节和庆丰收时表演。近年,北京龙潭湖春节庙会活动中有民间秧歌舞蹈的汇演。因地理环境、生活习俗不同,同是秧歌舞蹈,但地方风格不同。如:黄土高原上陕北“安塞腰鼓”队伍壮观,气势磅礴,为中外游人赞叹不已。河北“地秧歌”中“丑角”表演是为一绝。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及沿海一带。地域跨度大,少数民族民间舞蹈风格差异明显。各地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在特殊的环境和不同民族习俗中,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成为吸引中外游人的重要因素。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民间舞蹈成为现代旅游中不可缺少的项目。中国民间舞蹈在区域上的特点是南柔北刚。汉族民间舞蹈是农耕文化的表现。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有牧业文化(北方地区)和农耕文化(南方地区)两种表现。在各地旅游线上,沿西北一线可以观赏到汉族的“安塞腰鼓”,维吾尔族的“刀郎”、“赛乃姆”,藏族的“锅庄”、“囊玛”、“弦子”,蒙古族的“灯舞”、“蛊碗舞”,和回族的“花儿”。沿西南一线可以观赏到傣族“孔雀舞”和彝族的“跳月”、“长鼓舞”,苗族的“芦笙舞”。东北一线可以观赏到朝鲜族“长鼓”“农乐”和满族舞蹈。长江一带可以观赏到壮族和土家族的“摆手舞”。沿海一带可以观赏到黎族、高山族和京族舞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